大汖村有明确记载有年历史。村里一位老人挥着自信的手势告诉游客:“村子整整年了,北魏时建的,与云冈石窟同年同月。”据当地文物部门调查,村子后曾有座镇山大王庙,里面供奉着7尊石像。“镇山大王”石像背后记有“北魏永安二年”,距今却是多年历史,因此专家称,这个村落北魏时期就已存在。
关于大汖的先人,也有不同版本。某个朝代曾有人在大槐树附近挖掘出古墓。从遗物记载推断,历史上曾有马姓一族,南方人,一个朝廷大臣,为躲避灾难由他乡走进这座大山,修筑了自己的家园。此后不知什么原因若干年里村子成了空寂。到元末明初,有韩家三兄弟从洪洞来到盂县,定居沙湖滩村。现在的韩姓居民是从沙湖滩村搬过来的,至今传到了十三辈,三百余年。马姓南方人该是大汖村的缔造者,而这个韩家老三,却成了大汖人的祖先,因为今天的村民都姓韩。
村庄结构盂县大汖村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乡土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盂县传统和民俗风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目前村里只有17口人生活,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50岁,在这里生活的老人每天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的神情,给人以纯朴、悠闲、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
大汖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当地人戏谑的称为“盂县深山里的布达拉宫”,村里房屋大多是黄黏土与石头混合材料建筑,有的还是二层楼房结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
近代发展抗战时期,这里曾作为八路军的粮库和军火库,发生过激烈的保卫战。年8月10日夜晚,多名日伪军悄悄进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20多名村民被枪杀,多只牲畜及财物被掠夺,多间民居被烧毁,宁静的村庄变成了一片血海加火海……
上世纪50年代,大汖还有住户80余家、余人。那时的村子称得上是一个小社会,学校、供销社一应俱全。正如今天一位老人站在自家窄小、清冷并破旧的院子里大声告诉说:“院子最辉煌时,住了24口人,7间房全是满的。”据说戏班都有两套,一套是老年人的北路梆子,一套是年轻人的中路梆子。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洪涝灾害影响,绝大多数村民都各寻出路,迁往别处。只有17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还留在村里,年龄大的已有将近90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了。
村里没有商店、没有饭店、没有药店,只有破败的房屋和零星见到的老人。惟一的娱乐活动,或许是在夏日的傍晚,老人们捧着饭碗聚在大槐树下,回味过去的时光。还有一个现实是,一天天老化的劳力无法承受大山里艰辛的劳动大汖读音大汖的“汖”字,一个笔画简单的汉字,翻遍现代汉语词典,终也不见它的身影。只有打开康熙字典,才能与它谋面。字典里说读pìn,但当地人念chang,三声,也有方言读can的,四声。大汖人说,山水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我们说的瀑布。因为原来进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条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
奇特景观大汖村有四奇:
一是房舍奇。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房屋都用石头垒成,除了平房还建有二层和三层楼房,整个村庄建在一个石坡上,房子又用石头垒成,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这大汖村是先人们根据中国传统环境的风水理论选吉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二是道路奇。大汖村的大小道路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村民就地取材铺设了道路,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老人们说,村子里的路和台阶,是先人们在岩石上一阶一阶的锉出来的。当人们行走在大汖村的山道小巷,你会感觉它的干净无尘,感觉到别有一番情趣。
三是大树奇。大汖村是建在一整块巨石山上的村庄,树木很难生长,然而村口有一棵大槐树,树干三个成人也合抱不住,树龄少说也有五百年,因此大汖人也称“千年古树村”。古树生长在干石山庄,可谓一奇。据村里的老人讲,当年日本人曾来过这里烧杀抢掠,还烧毁了几座民居,村口这棵大槐树也未能幸免,如今这棵古槐还是那么枝繁叶茂,避护着大汖村的村民。
四是石佛奇。大汖村里供奉着7尊佛像,有石雕的也有木雕的,村里的人说这7尊佛是“石龙镇山大仙”。更有趣的是有一尊最大的石佛如果在同一天的不同时辰去称,重量不同且差异很大,这一不解之迷现在也有待相关专家进行破译。村委会主任韩国印说,你吃饭前称一下这个石像的重量,等你吃完饭回来再称,这石像的重量就不一样了,相差五六斤,实在无法理解。关于这七尊神奇的石像,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早在北魏年间,有一家七口人沿街乞讨来到了大汖村这个地方,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一家人一走进村子就神奇地消失了,之后人们认为这一家人在这里坐化成仙,于是有了七尊“活佛”,大汖村的村民就将这七尊石像尊称为“老人家”。
太行山深处的“布达拉宫”
年秋,当地著名摄影家崔达道先生发现此处景致,推荐给正在当地负责策划滹沱河生态旅游区的著名经济学家崔满红教授,之后崔满红教授多次组织各类专家对大汖村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撰写大量文章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太行山深处的“布达拉宫”——大汖村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省摄影家协会把这里定为摄影基地,很多艺术家在这里写生作画。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年3月8日,山西省阳泉市阳泉广播电视台历经两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高清五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汖》举行首映仪式。该片已于3月27-31日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这是央视纪录频道自年开播以来,播出的第一部山西纪录片。同时也是阳泉广电首部在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大汖》共分五集,依次是《过年》、《谷雨前后》、《夏天的故事》、《谷子黄了》、《大雪小雪又一年》。片子通过大汖一年四季的变换和老人们的生活劳作,展现了一种既亲切又遥远的生活场景,描摹出一幅纯粹古朴的自然情感,发掘出传统农耕文明的同历史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