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同
藏在深山人未识,
位于大同高山镇的焦山寺
是一座充满历史传说的古刹。
在北魏佛教极盛时期,
它与云冈石窟、华严寺齐名,
可见当年是何等风光!
历经年的沧桑,
亘古的时光凝成其丰厚的内涵,
使其成为珍贵的历史遗存。
“焦山寺”名称的由来
传说,北宋名将杨业,曾率领大军在高山镇北一带抗击过辽军,后战死疆场。大将焦赞为寻找杨业的遗骨死于此。后人为纪念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称“焦赞寺”。“焦山”与“焦赞”读音相近,后改为“焦山寺”。
又一说是,焦山寺得名于焦山。焦山山脉岩石为红色,有人说是因为战火而烧,能看出以前烧灼的痕迹,所以为焦山。焦山石窟寺建于其上,建筑呈阶梯式,寺院由上而下,层层升高,节节收缩。远望形如一座锥状多层楼阁,奇特而壮丽。现存寺院的主要建筑建于嘉靖时期,其顶部的砖塔亦为此间所置。
在北魏佛教极盛时期,焦山寺与云冈石窟、华严寺并称为三大佛教建筑,寺院浮屠砖塔的构造,体现了九五之尊、帝佛合一的理念。年,焦山寺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整体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错落有致,成为镶嵌在云冈旅游精品线上一颗璀璨明珠。
探秘焦山寺,触摸古韵
行至焦山脚下,抬头仰望长长的石阶,一直伸向高处,仿佛那焦山寺高筑在云端。天瓦蓝瓦蓝的,阳光明媚,云山在近,松声入耳。古寺的忧郁和苍老,给人一种天然平静的治愈。上到山腰处,巍巍青山,砖塔挺拔矗立,让人忍不住感叹:壮哉!
抵达寺院,触摸光滑的石栏,仿佛有岁月的温润感。焦山寺主体建筑按寺院中轴线,排列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石窟洞天殿、须弥山殿。
步入罗汉殿,那18尊佛像造型各异,体态生动,每一尊都被赋予了灵魂。须弥山殿供奉的是一尊卧佛,双目微闭,神态安详。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顶那座玲珑秀丽的三层六角砖塔,据说建于明代,为寺院的制高点,也是整个焦山寺塔最精华的部分。晴空之下,十余里外就能看到它秀美高耸的身影。
晨钟暮鼓,禅意悠然
也许是因为隐于深山,这里有着天然的寂静空灵感。寺虽小,却香火绵延。鸟儿在枝头鸣叫,风铃在瓦檐下叮当,给人一种涤荡尘埃之后的透彻。寺院中有专门为游人设的茶桌,可以在此小憩,泡一壶茶,聆听深沉而悠远的钟声。
暮鼓晨钟,青灯古佛。杵落下,万籁俱寂中,钟声悠扬,圆润洪亮,深沉清远,让人神思飘远,禅意顿生,内心也变得宁静和空灵。唯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钟磬声中的旷远,千年古寺从未眠。
焦山寺依山傍水,
距离大同市区不远,
所以,周末踏青郊游,
不妨来这里走一走!
部分图片来源:
大同文旅。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