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佛寺里都有藏经楼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6/27
广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34.html

在一座佛寺中,有很多殿宇,根据宗派不同,殿堂楼台建筑多少不定,但有七种建筑是必不可少的,这七个霸主级地位的建筑在唐朝被称为"伽蓝七堂"。本篇所讲的就是七堂之一的藏经楼。

说起藏经楼,总教人想起无数的秘籍,实际上,藏经楼内确有秘籍,这些秘籍的名字叫《大藏经》,它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更通俗的名字,叫《一切经》。

《大藏经》起初全靠手抄,很多人会说一卷书抄一抄最多也就几天的功夫,但《大藏经》最初含佛典部,卷,后期还逐渐补充;宋朝后靠雕版印刷,在宋朝时便用去了块雕版,所费人力物力财力可见一斑。所以今日我们能读到佛经应该充满感恩。

《大藏经》这本秘籍的内容大致分“经、律、论”三藏,精通一藏已属难得,就像弘一法师精于律藏就叫律师,而玄奘法师更是贯通三藏,其佛法功夫不可谓不高深。因为三藏、《大藏经》中的“藏”读音皆为zang,所以藏经楼念zang而不念cang。

当然,藏经楼藏的不只是秘籍,还有着佛寺建筑发展的历史,那是时间的秘奥。佛寺最初由皇帝敕建,后逐渐发展成士族、富商、乃至百姓舍宅为寺,再后来寺院僧众广受供养也逐渐有了自己建寺的能力,至北朝时期,一时竟有多所佛寺。

佛教传入中国,最早并无藏经楼这一建制,起到藏经作用的是佛塔,那时的寺院建筑是以“塔为中心”。东汉年间,佛塔中供奉舍利及经文,当时的信徒礼塔就像我们现在礼佛,是有大功德的。有句俗话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个“浮屠”指的就是佛塔。

藏经当然也是为了弘法,后来随着信众逐渐增多,为方便弘法讲经就有了“塔堂并立”,再后来因我国北方地区天寒,礼塔不便,且礼塔的仪式感终究比不上礼像,加之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富商的“舍宅为寺”,就演变为“前塔后殿”的格局。同时期,因造像的技术日趋成熟,也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等一系列雕刻佛像,贮藏经文的洞窟式建筑。

到隋唐以后,佛教的建筑又逐步由“前塔后殿”发展成以“佛阁为中心”,至唐宋时期,寺院的建制逐渐完善,也就有了伽蓝七堂之一的藏经楼。藏经楼一般为两层正殿,下层常为“千佛阁”乃至“万佛阁”,象征众佛集结会诵读经,同时上层沿壁立柜橱安置藏经。

藏经楼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天宫藏”,一个叫“转轮藏”。天宫藏的建制为沿壁建成楼阁式小木结构,这是因为据佛教传说,佛灭后,法藏隐于两处,一为龙宫海藏,一为天宫宝藏,天宫也即兜率天弥勒菩萨住所。

转轮藏常为两三层高,在地下设一个大转轴,轴上安一个八面或六面大龛,龛上每面安抽屉储经。这个龛能推着转,据说是南北朝时有位居士看到文盲不能读经,便发心设计,让他们推着转,转一圈就相当于读一遍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