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第七窟、第八窟开凿于北魏鼎盛时期,也是云冈最早的双窟。
第七窟南壁拱门的上方,长方形帷幕龛内,并排雕刻两组高发髻相向合掌半跪的六位供养天人的造像,端静秀丽,风姿绰约,造型比例恰当,形象活泼生动,被称为“云冈六美人”,这是云冈石窟中最先出现的供养人形象。
第七窟北壁佛龛下层为释迦、多宝对坐讲经论法图,造像风化严重,依稀可辨佛像轮廓。云冈石窟中经常出现二佛并坐佛龛,自然也折射出冯太后和孝文帝二圣共理国政的事实。
北壁佛龛上层正中为交脚弥勒菩萨,两侧是倚坐佛像。
北壁佛龛上层西侧为思维菩萨佛像。
第七窟藻井,为模仿木构建筑的平棋藻井,图案内六格,每格以莲花为中心,环绕八身飞天。24对飞天围绕盛开的莲花飘然曼舞,姿态婆娑,形象俊美,飘逸绝伦,神情潇洒。传说飞天又名香音神,以能歌善舞著称,当佛讲经说法时,飞天在天空向凡界播洒四瑞花雨。
第七窟西侧力士驮石柱。
第七窟西侧佛龛,造型精美,不禁让人赞叹古代石雕艺术之精湛。
第七窟、第八窟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两窟窟前有三层木构窟檐。清代第八窟明窗上曾有过“佛籁洞”三字的长方木牌。图左侧为第八窟,窟前木构已无存,右边为第七窟。
第八窟主室北壁,分上、下两层大龛,上龛内中央为倚坐佛,两侧各一交脚菩萨,下龛为圆拱龛,龛像均见风化。
第八窟主室东壁。
第八窟主室南侧,即门洞方向。
第八窟主室藻井,与第七窟一样,窟顶雕模仿木构建筑的平棋藻井,图案内六格,每格以莲花为中心,环绕八身飞天,围绕盛开的莲花飘然曼舞。
第八窟拱门东西两侧的雕像,是云冈石雕中罕见的艺术珍品。东侧骑牛的为摩醯(xī)首罗天(即湿婆,也就是大自在天,原为印度教最高主神,后被佛教吸收),三头八臂,面型浑圆,头戴尖顶帽,主臂一手叉腰,一手持谷穗;其余支臂或托日月,或执弓箭,或提如意。
西侧是骑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也就是东侧大自在天的大儿子塞建陀,后来成为韦陀菩萨),五头六臂,左下手当胸持斑鸠,手中托举日月、或执弓箭。多首多臂天神像造型来源于古印度,原为婆罗门教神祇,后来成为佛教中的护法。
第八窟的后室明窗西侧合掌露齿供养菩萨,菩萨双手合掌,右脚稍踮,立于束帛座之上,头戴日月宝冠,面相丰润,细目长眉,嘴角上翘,温婉含笑,在脸颊上赫然露出了一对深深的酒窝,表现出在聆听佛祖讲经说法后内心的愉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