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霞姐空间第29篇推送。我的画作分享,龟兹壁画《千年的微笑》。
作品名称:《千年的微笑》
临摹者:陈飞霞
壁画规格:80X67cm
壁画材料:皮纸,矿物颜料,植物颜料,敦煌土,泥沙等
此壁画原址在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闻法天人头像。年代为公元4世纪。
图为,壁画被切割残缺处
于年,被德国探险队盗取,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闻法天人头戴宝冠,身后有多彩的佛光。脸圆润,眼眉低垂,清秀生动,含笑不语,身体微微前倾的姿态,让人感受到脱壁欲出的亲切和舒服。
画面中,双肩袒露,脖上青石项链镶绿宝石,两个大大的白色圆耳环,简洁又时尚,极具现代感。
图为,作品局部
这可是4世纪的作品啊,已跨越上千年而画面构图、色彩却简单而浓郁夺目,残破斑驳的裂纹仍无法遮盖沧桑华丽的光彩!
图为,作品的局部
龟兹壁画,叫我如何不喜欢呢?
我常常画着画着,情不自禁就停下来欣赏,自我陶醉,又感叹一番。
说说龟兹壁画的历史吧,每次我画这类壁画,都不忘记提起。
“龟兹”正确的读音是[qiūcí]。
龟兹石窟是分布在古龟兹地区(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拜城、新和等县)大小二十余处佛教石窟遗存的总称,是龟兹文化的典型代表。目前遗存洞窟余个,近1万平方米的精美壁画和部分彩绘泥塑,以及独特的石窟建筑样式。
克孜尔石窟是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齐名的我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中国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
早在年即与敦煌、故宫一同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石窟公元3—9世纪开凿于古龟兹地区,以独特的洞窟建筑形制和壁画风格,揭示出佛教经西域地区向东传播的历史轨迹及本土化过程。
克孜尔石窟壁画被大量切割后运走是本世纪初开始的。
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从建筑和洞窟中揭取了大量中国古代壁画,致使许多精美的壁画流散到海外。
目前所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等国都藏有中国古代壁画,他们对之陈列展示并加以研究、开发与利用。
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上至今还未达成壁画归还的协议和公约,原物回归条件尚不具备,这些原本应该在中国的壁画,国人却难得一见。
图为,克孜尔石窟外景
为此,新疆龟兹研究院经过几十年艰苦的努力,对这些壁画进行复制与临摹,制作古代壁画美术副本,保护和传播。
与此同时,广泛收集流散在世界各地的龟兹壁画资料,通过研究整理与对比复原,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及研究方式,使之得于较为完整的洞窟及壁画原貌再现和传播。
图为,临摹作品《神马》(作者,陈飞霞)
龟兹壁画,历经尘劫,千疮百孔,仍然色彩艳丽,难怪我越画越喜欢了,沉醉了,陷入了,爱上了。
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