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的今天,
年1月9日,
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而大同建筑——
从千年古寺华严寺,
到内存精美雕塑的善化寺;
从被遗忘千年的云冈石窟,
到中国最古老的木塔——释迦塔.....
都成为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同5万余尊石佛,历千年风雨,
仍然向世人展示着永恒不变的微笑。
它们见证了当年梁先生的考察,
也见证了近年来这座古城的新生。
撰文、摄影:徐宇峰
20世纪初,国人对古建筑的研究几乎为零——对于建造年代、建筑风格与结构的研究也并没有太多记载。年,为了打破日本学者关野贞提出“日本比中国保留更早期的木构建筑”判断,梁思成、刘敦帧、林徽因和莫宗江一行,从北京出发来到大同,先后对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应县木塔和恒山悬空寺进行详细考察。此番旅行也留下了珍贵的测绘手稿和影像资料。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历史上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又是南北朝时的佛教艺术中心,因此保留了丰富的庙宇建筑、雕塑壁画。年9月5日,梁思成一行人从北京西直门车站出发,抵达大同。他们找到下榻之处后,立即开始对城内建筑展开详细考察。
华严寺
梁思成最先考察的是他牵挂已久的千年古寺华严寺。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年),曾经是辽国皇室宗庙,地位显赫,是国内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辽代建筑继了承唐代风貌,相比同时期偏向秀丽的北宋建筑,辽代建筑保留了更多晚唐建筑的特点,因此具有重要的考察价值。
华严寺中供奉的由一整块香檀木雕刻而成的佛像
寺中华严宝塔通高43.5米,是当时大同最高建筑
华严宝塔地宫由吨纯铜打造,中央水晶舍利宝塔中供奉着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舍利
善化寺
大同南城的善化寺是梁思成考察的第二站。当时古老的寺院被民居包围,山门前的大院内还有人养着牛。就是在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寺庙中,梁思成竟发现了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
寺院格局千年未变,构件粗犷豪放,保留晚唐时期建筑特点。
辽代建筑善于通过减少立柱来创造更多的空间,来衬托佛殿神圣的氛围。梁思成不禁感慨“殿内诸像,雕塑甚精美,姿态神情,各尽其妙……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珍贵古物,非始料所及”。
善化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五方佛像,皆为辽代遗构
云冈石窟
结束了大同古城内的考察,梁思成一行人乘坐骡车一路颠簸来到了云冈石窟。当时的云冈石窟人迹罕至,没有旅馆,只有一户农家借给他们一间没有门窗的的厢房来住,寒夜把大家冻得缩作一团。这些年轻人毫不在乎条件的艰苦,满怀热情地开始了工作。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迄今已有年历史,在我国佛教史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鲜有文字记载,这座古老的石窟已经被遗忘了一千多年。
云冈石窟第一窟,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
云冈最大的石窟位于第三窟,洞窟上面留有开口,使光线能照亮佛像
第五窟中未来世弥勒佛表情自然秀美,嘴角微微上扬
充满异域风格的廊柱
雕刻飞天浮雕的窟顶部生动活泼,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石窟中最著名的是第二十窟主佛。石窟的前壁与穹顶在辽代以前已崩塌,使窟内大佛完全暴露在外。
石窟上的窟窿是被盗走佛像后的残存。年到年,被盗往海外的云冈佛像达多尊,对此梁思成感到非常痛心。梁思成通过研究石窟中石刻中的建筑物,对建筑细节进行临摹和拍照,取得研究北魏及更早时期木结构建筑的间接资料。
释迦塔
结束云岗的调查后,梁思成前往应县寻找中国最古老的木塔,在这里,他即将迎来人生中又一次惊喜的发现。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木构塔式建筑,梁思成在给先行回北平的林徽因信中写道;“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释迦塔建于距今约0年的辽代,高65.84米,由吨木制构件互相咬合建成。这样的高层木构建筑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在后世元明清再也没有出现。
释迦塔释一层的壁画是辽代原作,使用矿物质做颜料,历经千年不褪色。
整个木塔共有54种、组斗拱,结构复杂、构件繁多,梁思成不禁感叹道:“我佩服极了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对应县木塔测绘的同时,梁思成也一直牵挂着邻县的北岳恒山悬空寺。
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大同浑源县恒山翠屏峰峭壁间,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而得名。李白游览悬空寺后,曾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
尽管悬空寺建成于公元年,但现存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梁思成此行目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唐代的古建筑,因此并没有在这里过多停留。年7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终于在五台山发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
而仅在两天后,“七·七事变”爆发,他们随即中止考察,辗转返回北平。
80多年过去了,大同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当年大多数古迹历经磨难,依然完整地保留到了今天。
年,大同全面实施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正是用梁思成提出的将北京新旧城分开建设以保护古都的思路。如今大同古城内已建起一座座整齐划一的仿古建筑,推广洁净煤型煤、整治重点污染企业、加大绿化力度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煤都”不再是大同的唯一标签。因为梁思成的到来,这座即将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古城,又逐渐在现代焕发了生机。
大同5万余尊石佛,历千年风雨,
仍然在向世人展示着永恒不变的微笑。
它们见证了当年梁先生的考察,
也见证了近年来这座古城的新生。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再“见”月球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