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龙门石窟与岁月抗衡的历史奇迹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6/6

《题龙门堰西涧》

白居易

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除却悠悠白少傅,何人解入此中来。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大石门

”进穿越之门,听松涛阵阵,尚未参拜大佛,已入“皇家园林”。

龙门石窟景区的大石门,是一座仿唐风格的建筑的三拱石门,整体用青石建成,造型古朴典雅。这座大石门建在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上,是一座新唐风建筑.

年,龙门石窟管委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大师大石门、南广场园林及正在建设的整个西北服务区。作为中国建筑泰斗梁思成的女弟子,她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她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法门寺工程等都是业内大名鼎鼎的建筑.

“皇家园林”中掩映几块大石,其中一块石头上用繁体写着“听松”二字。“听松”二字的“听”摘自《大字阴符经》,“松”摘自《伊阙佛龛碑》。这两个字的原作者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他就长眠在偃师市府店镇,与洛阳渊源极深,这两个字也与石窟文化一脉相承。“

龙门桥

在桥西端涵上端刻有醒目的“龙门”二字,为新中国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元帅所题。年,国务院副总经理陈毅陪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及王后参观龙门石窟时欣然所题写的。

龙门桥,又称龙门石拱桥,东西横跨于伊河之上,是仿河北隋代赵州桥而修建的石拱桥。年修建,年5月16日竣工通车。此桥为一座三孔空腹式石拱桥,宛若一道长虹,将龙门东西两山紧密相连。在三个大孔之上还配置有小拱二十四个,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不仅便于涨水的倾泻,更与伊水交相浑映增添了龙门山色之美景。

龙门北大门

“龙门石窟”四字乃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国家领导人郭沫若先生所题。

此门为龙门石窟进入景区的北大门,年仿汉代双阙门式修建,嵌于壁面的世界遗产标志是年,在第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确定的。标志中央的正方形状似人的双手拱起,代表着人类的创建;外部的圆围珙状象征着大自然;方形与圆珙二者流畅地相连相通,喻指人类与自然应有的和谐关系。

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石窟西山北端的第一大窟,传说原来窟内可以听到溪流的声音,故名潜溪寺。

开凿年代在唐高宗初年。主室窟呈马蹄形,穹窿顶,窟高9.27米,深6.72米。供奉七尊佛像,主尊阿弥陀佛,弟子迦叶与阿难,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和两位护法天王。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二侍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三圣。“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净土宗”的最高境界。

潜溪寺前原有一木结构窟檐,门楣镶嵌一个小石匾,阴刻楷体“斋袚堂”三字。年,将窟檐拆除。后又重建。洞口外南侧有一《重修斋袚堂记》碑,是清乾隆年间立在此处的。

宾阳洞区

宾阳洞区即由北向南一字排列为:宾阳北洞,宾阳中洞和宾阳南洞,并称为宾阳三洞。

宾阳三洞均始凿于北魏时期,由于是统一布局规划开凿的而称为“三窟”。古人称赞其为“万穴列岩壁,三龛独雄跨。”由于是为皇帝做公德,且有朝廷官吏出面督造,加上有计划的布局及高超的匠师技艺,宾阳洞区是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皇家石窟的代表。

宾阳中洞

洞内造像是北魏石窟中,常见的“三世佛”题材。

“三世佛”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之佛,即过去佛指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摩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宾阳中洞堪称龙门石窟北魏期间佛像雕刻之精品,是一所极具艺术魅力和鲜明美学风格的佛窟圣殿。

主尊北侧弟子迦叶,宛如一位聪慧的弟子形象。文殊菩萨和南侧普贤菩萨服饰华丽,体态柔美,表情虔诚矜持,南、北两壁各雕一立佛及二菩萨。南壁右菩萨,头像高0.92米,现藏于日本大坂市立美术馆内。北壁右菩萨,头高0.90米,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

宾阳南洞

宾阳南洞于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公元年开凿,但洞中主题造像延至唐代初年才完成。洞内最晚造像是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年,将作监丞牛懿德造的地藏菩萨像一龛,距始凿洞窟历时近年。洞内主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式。完工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年,是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借助北魏未完工的基础上,为其母文德长孙皇后做功德所营造。

宾阳北洞

据《魏书释老志》中记载:宾阳北洞是公元至年,“中尹刘腾为世宗复造石窟,凡为三所”中的一所。也就是说,宾阳北洞是主持宾阳洞工程的北魏宦官刘腾为世宗宣武帝做功德补凿的洞窟。现在所看到的北洞主题造像应是完工于唐贞观末年至永微初年,即公元—年前后的洞窟。宾阳北洞正壁造像五尊,正中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方形叠涩式束腰台座上。左侧弟子迦叶,观音菩萨;右侧弟子阿难,大势至菩萨。二弟子、二菩萨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南壁下方有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年,牛懿德造像题记。

龙门石窟宾阳北洞正壁主尊佛像的特殊“剪刀手”手势其实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这是一种颇能传达强烈意志的手印。这尊佛像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大家习惯摆出的剪刀手类似,故而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

奉先寺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也是全国石窟中唯一劈开山崖,依崖雕凿的大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

整个佛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计九尊雕像。像龛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40.70米。主尊卢舍那佛,结跏趺坐于八角束腰叠色式莲花座上,通高17.14米,头高4米,仅耳朵就长1.90米,比一个普通人还要高出一截。

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据说,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武则天自起名“曌”,曌有光照乾坤的意思,而卢舍那的译意正好为“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摩崖三佛龛

因其临山,摩崖造像,且造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高7.30米,宽16.85米,进深8米。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中间主佛为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却为人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香山寺

香山寺微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年),已历经1多年的沧桑。

一直以来法音绵延,香火旺盛。、唐垂拱三年即公元年,印度来华高僧地婆坷罗葬于此,为安置其遗体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即公元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命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常居于香山寺中。唐大和六年(公元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公元年)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

蒋宋别墅

清末民国初年,香山寺又渐荒芜了,年香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在此避暑,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改造工程从年年底到年四月上旬完成,历时天,创造了中国寺院速度之最。这也是香山寺历史上的第五次修复,新香山寺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白园白园,位于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

龙门石窟窟龛两千多个,造像10万余尊佛像,当然不止我们列举的这些,给大家推荐龙门石窟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