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拜读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院长任主编,王恒、赵昆雨任副主编的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收录彩色与黑白照片余幅,线描图、拓片图多幅,研究文章23篇,共60余万字。《全集》包含着云冈学人数十载心血和研究成果。更可喜的是,作者皆为云冈学者,如张焯、王恒、赵昆雨、张海雁、刘建军、王雁卿、员小中、李雪芹、张华、吴娇。这几位我很熟悉,年富力强而又功底深厚,热爱云冈,守护石窟,且有多年积累,谈论诸窟佛像,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云冈石窟外景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原最早开凿的大型石窟群,佛教东传,从东汉始,经历魏晋,逾二百年,结晶于北魏首都平城武州山。石窟气势宏大,东西元素结合,多民族文化荟萃,被学界称之为“云冈模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三《漯水》载云冈原貌:“武周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祇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一《昙曜传》继而描述云冈石窟:“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栉比相连三十余里。”道宣所言正是云冈石窟的真实写照,至今游览,犹觉惊心动魄,令人顶礼膜拜,叹为观止。这得多大才华,方能设计出如此“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的石窟寺院,开创者昙曜以及继任者究竟来自西域哪个国家?有着怎样的非凡经历?
云冈石窟是北魏留给后世的瑰宝,是建筑、雕塑和壁画的结合体,体系庞大,内容精深,涉及佛教和北魏社会诸领域,是公元五世纪北中国社会缩影。其研究始于上世纪初叶,年,日本学者伊东忠太考察云冈石窟后,率先发表云冈考察报告——《北清建筑调查报告》和《中国山西云冈石窟寺》,引起国际学界的震撼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