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龙山石窟,全国唯一的道教石窟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8/6

小丘说要去山西太原看石窟,很多人赶紧推荐了云冈石窟,确实,位于大同的石窟,闻名遐迩,天下无人不知。可是我这次去的是太原,大同的石窟未免有些遥远。

当我说去看看龙山石窟的时候,有人在群里还嘲笑我无知:“龙门石窟在河南,不在山西。”连忙向他们解释,这是龙山石窟,确实就是在山西太原市晋源区的龙山之上。一字之差,距离差了几百公里。

其实,龙山石窟,虽然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小丘推测,只是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缘故,况且山西的煤、面、醋等过于出名,而且云冈石窟又占据了绝大部分人的眼球,因此,少有人知也情有可原。

提前做好功课,才发现龙山石窟的历史地位远远高于它的名气。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石窟,而且其石窟的题材,也是最为丰富的。甚至在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对于是石窟艺术相对贫乏的宋元交汇之时,龙山石窟是最重要的存在。

从历史沿革来说,龙山石窟在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佛教场所,但是到了唐朝以后,龙山地区道教盛行,石窟逐渐向道教转移。但是,在其雕刻的技艺和风格上面,仍然有十分浓烈的佛教风格。

乘坐公交车,来到园艺学院下车,就可以进入龙山景区。要看到石窟全貌,需要步行上山,山路相对陡峭,不过每隔一段路程,就有一个小小的平台,可以让我们暂时休整。台阶不宽,可以让三个人并行。

一路之上,都可以看到台阶两旁的古树枯藤,一如这西北的风格,会让人有一种沧桑的感觉,心里面便会有些沉重。

幸亏龙山不高,大概半小时就到了山顶。一抬头,便是一座道观,上面写有“昊天观”几个大字。据传,昊天观是由全真教修建,相信很多对于《射雕英雄传》熟悉的人,都对全真教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据考证,建成的年代大约是元朝。

进入大殿之内,就能看到一座巨大的雕像,原来是老子李耳,只见他双手合掌,眼睛稍稍往斜上方看去,炯炯有神。而宽大的两袖,似乎有清风袭来,纹理间如此逼真,观者似乎可以感觉到他的仙风道骨。

穿过昊天观,来到一座石亭之内,亭子中央有一张石头方桌,7个石凳子围着石桌,据说是全真七子商议要事的所在。

走出亭子,只是三五分钟的路程,就来到八仙阁,在古树的簇拥之下,巍巍然似乎有烟气缭绕,顿生几分仙气,正好映衬了大门上的“八仙亭”。

走过道观,才来到龙山石窟,这里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一路看来,心里必须要有敬畏之心。

龙山石窟规模真的不大,一共八个洞窟,分别为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大法师龛、七真龛及另外两处道龛。总共40多尊石雕像分列其中,保存十分完好,可以明显看出与佛家石窟的不同风格。

第一窟为虚皇龛,是龙山石窟的最高一个,从元代开凿至今,已经近千年历史。可惜元始天尊坐像,其头部已经遗失。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除此之外,雕像的服饰线条自然流畅。可以明显地看到流云缭绕、祥光普照。专家推测,这是道教朝拜仪式。

往下便是第二窟三清龛,也是元代开凿,而且其规模是龙山石窟中最大的一个,供奉着三尊雕像。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左右分别为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另外,6尊真人和6尊侍者雕像也分列两旁。

从三清龛往东,就是卧如龛,其正面雕刻有一个长方形的高台,在高台之上,一座1.8米厂的卧像,这是模拟道人修炼仙丹时涅槃而生的形象。在卧像后面,有两个侍者肃立在后面,在顶部,还有4条巨龙盘旋。这些都如实描绘了全镇修道用气的方法“玉龙盘体法。”

三天大法师龛的开凿年代要更久远一些,可以追溯到唐代。石窟一共有三壁三龛,11尊雕像排列其中。其中正壁天尊张陵的神态英武慈祥,其体态也有和明显的唐代审美特征。可惜的是东边雕像已经风化严重,早已看不清原来的面貌,很是遗憾。

同样于唐朝开凿的玄真龛,面积相对较小,而其内的雕像也仅仅只有一天尊和两真人,其坐立的主像就是唐朝著名诗人张志和,相信很多人对于他的作品“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都是记忆犹新。

一路往下,玄真龛、披云子龛、七真龛等依次排列,向人们展示着道教文化的魅力所在。而最后的两窟三皇龛和辩道龛,开凿年代相对较晚,都是在明朝时期建立。

其中需要提起最为年轻的辩道龛,修建之后不久便因为倒塌被掩埋在泥土之下。一直到年,在太原市对石窟进行修复的时候,挖土的过程中才发现它的存在,才使得这一窟能够重见天日。

与鼎鼎大名的云冈石窟相比,龙山石窟的规模确实会小了很多,可是,在佛教石窟遍地开花的时候,能够看到如此规模的道教石窟艺术典范,对于了解道教的造像艺术研究,就有了更加有力的实物资料。也能让我们体会到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