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木吐喇石窟新2窟穹窿顶壁画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并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期间,走出了印度次大陆,进入中亚世界,并最晚于公元前1世纪(时间可能更早)传入塔里木盆地地区(即今日新疆)。随着汉代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在这里形成并发展。除了商贸和民族的交流,源自西亚和南亚的宗教思想也得以沿着丝绸之路传播,最终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原。公元68年,中国佛教第一座寺庙白马寺在洛阳建成。自此以后,佛教发展于南北朝,并鼎盛于隋唐时期。莫高窟第窟张骞出使西域初唐正如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佛教艺术遗产,西域之地亦然。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至公元7世纪,西域地区的诸多小王国几乎全部皈依佛教,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之间大兴佛寺和佛窟。历史上,占据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国、占据库车地区的龟兹国,占据和田地区的于阗国都是信仰佛教的国家。大唐高僧玄奘途径西域时,纵然他来自盛世大唐,也不禁惊叹西域国家佛教兴盛的景象。高昌古国遗址袁李星拍摄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新疆地区的佛教艺术,我们特别准备了《丝绸之路艺术—新疆站》的系列讲座,带大家走进古老的龟兹文明和高昌文明,透过佛寺遗址和石窟壁画,走进历史中的西域之地。第一讲《克孜尔石窟艺术》关键词:龟兹文明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在西域诸多小国中可谓“大国”,这不光反应在人口和国土上,其文化发展也影响着其他国家,尤其是在佛教传播和佛教艺术上。龟兹的佛教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中开凿最早的,包括六个主要石窟群,其中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中建造最早的,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克孜尔千佛洞和石窟内壁画克孜尔石窟形制与壁画受到印度早期佛教文化影响,洞窟窟型由印度廊柱马蹄形制改造成为中心主窟,这是根据龟兹地区的山体特征开凿成中心柱式窟型,这一形式也影响了后来的莫高窟。克孜尔尕哈千佛洞外景袁李星拍摄
石窟造像和壁画艺术风格上也颇有看点,不光是在艺术审美价值上,同时也体现在考古研究上。现在推测这里的石窟艺术起始于公元3世纪,兴盛于公元7世纪,在这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壁画进行对比可明显看出佛教从西向东传播,后有自东回传西域的艺术风格发展脉络。萨博燃臂救商客克孜尔石窟第17窟
本期《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新疆站》系列讲座的第一讲,邀请丝路历史与艺术专家—袁李星老师,为大家赏析龟兹国的两座石窟艺术代表—克孜尔石窟和克孜尔尕哈石窟,了解古代龟兹国的艺术和历史。讲师介绍
袁李星丝路历史与艺术专家牧弘书院创始人,牧弘教育研学课程负责人,楼兰历史文化研究院文化顾问,丝路文史与艺术爱好者,丝路主题研学课程带队与授课讲解老师。常年行走在河西走廊、敦煌、高昌与龟兹等丝路要道上。深耕于文化与教育事业,致力于以研学教育的形式推广丝路等传统文化。讲座预告
7月22日晚8点
《克孜尔石窟艺术》
收看方式
群内直接听,不用进新群!!!
不在群内的朋友请扫描海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