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孝文帝下令开凿古阳洞开始,龙门石窟叮叮当当的刀劈斧凿之声,就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长达年。
于是,在伊水两岸,龙门东西两山长达1公里的峭壁上,一座座窟龛、一尊尊造像,从坚硬的石灰岩中“生长”出来,筑就一处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顶级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现存窟龛个,现存碑刻、题记多块,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且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位。
在中国所有石窟中,龙门石窟是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最为突出的。因为它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并深刻融入了中原文化和南朝文化的审美意识。
自此,在中华大地上,丰神秀骨的中原面容与褒衣博带式的汉风服饰,成为佛像的主流特征,彰显出佛教造像日益中国化、世俗化的艺术风格。因此,龙门石窟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与此同时,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一处伟大的古典艺术殿堂。
正因如此,年11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龙门石窟的评价为: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年-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当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龙门石窟,绝不只有令人震撼的佛教造像,其精湛技艺与精彩内容,也表现在书法、音乐、美术、医药、宗教等诸多丰富题材之中。
在书法方面,龙门石窟的代表作有《龙门二十品》,与被誉为龙门双壁的褚遂良《伊阙佛龛之碑》及宋真宗《龙门铭碑》,均为中国书法艺术之杰作。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北魏20方造像题记,书法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属魏碑珍品。褚遂良《伊阙佛龛之碑》,字体端庄工整,笔力挺劲,堪称初唐楷书之典范。
在音乐方面,万佛洞南北两壁壁基雕刻有12身精美的伎乐天女,分为舞伎和乐伎,展现了箜篌、钹、笛、筝、琵琶、排箫等乐器,让冰冷的石窟充满了美妙的音乐之味。
在美术方面,宾阳中洞雕刻的帝后礼佛图最为著名。无论是孝文帝侍从礼佛图,还是文昭皇太后及嫔妃礼佛图,都雕刻得精美绝伦,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医药方面,药方洞刻有余种药方,主治病症70多种,是唐代初年医学和药物学的珍贵遗存,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宗教方面,古阳洞南壁,雕造有“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等佛传故事。潜溪寺造像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表现了佛教净土宗的信仰。
此外,在龙门石窟现存窟龛中,发现了天竺(今印度)、新罗(今韩国)、吐火罗(西伯利亚)、康国(中亚)等国的石刻造像,还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域外元素。
日本天平十二年(年),受到龙门石窟造像的影响,圣武天皇在奈良东大寺,依照卢舍那大佛模样,铸造了一尊重吨、高15米的金铜卢舍那佛像。
从这些东西方多元文明交融的产物来看,龙门石窟,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更是中国留给全人类的一座独一无二的艺术宝库。
今太白,城乡市镇寻文脉,山川湖海畅襟怀!
今太白,执文化史笔,话神州大地!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