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流淌着民族精神血脉,彰显着古老文明魅力。感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挑起肩上的重担,守护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以强大的战略眼光和全局谋划,将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历史长河证明,我们从文明古国走向现代化文化强国,不可能不依附于源远的历史,而是在吸收历史积淀、继承文化遗产中接续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与发展等不断探索,在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流域文明和云冈石窟、三坊七巷历史遗产以及陕甘宁革命老区、遵义会议等革命文物保护都作出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航指路。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当前我们面临很多新形势新挑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需要我们从历史文化遗产中充分吸收最新史学研究成果,进而从沉淀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增强文化自信,汲取奋进力量和改革创新活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文化遗产是注释历史的“活字典”,历史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标识符号,不仅与古代历史繁衍发展相连接,更是联通中华文明与多彩多姿的世界多元文明的重要形态。要以开放共享的全球视野,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定力和底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在参与中潜移默化推动文化输出。
随着时代更替,历史文化不会一成不变,如何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是文化发展需要回答的问题。实践证明,让馆藏文物、陈列广阔大地的遗产“活”起来,让每一种文明延续下来,保护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守正创新,助推古今融合。年以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惊艳亮世,让“国宝活起来”宣言让原本陈列在馆内的文物“开口讲话”,走进大众生活。同样,《我在故宫修文物》、《万里走单骑》等不断让国宝“出圈”,这是在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工作中作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我们能预见的是,未来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文博创意创新创造以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全媒体展示传播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科技技术保障是关键,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保护研究,持续推进文物机构队伍建设,更深入挖掘和扩大文化的潜在价值。
走好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路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入挖掘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绚丽之光,凝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来源/作者:龙岩市武平县中山镇林裕智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