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老照片1937年的大同,萧太后的梳妆楼气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10/31

大同市,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它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是全晋的屏障,北方的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然而,在上个世纪初,日本为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向中国派出了很多探险家和学者。

《亚东印画辑》

他们在中国各地收集天文、地理、历史变迁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严密调查。《亚东印画辑》就是日本探险家和学者在中国探险取得的“成果”之一。下面这些大同老照片(后期上色)就出自此画辑。

大同城一角

这是当时站在大同城墙上拍摄的城市一角。城墙有的部分已经坍塌,城墙上部是一条马路,长满了杂草。城内,具有山西建筑风格的房子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最远处,还能隐约看到连绵不绝的大山。这张照片拍摄于年。

大同城风貌

这张近景照片,是站在城楼上拍摄的。更能直观地看到当时大同城内的民居建筑。房屋属于北方典型的瓦房格局,四合院一座挨着一座,粉墙黛瓦。房顶上为何矗立着很多小烟囱?不要奇怪,山西的冬天很冷,每家都要烧炕取暖御寒。

城门

这张照片拍摄于年,大同一座城门口的景象。城门上方城楼已经消失不见了,却载着几根电线杆。城外的人们正通过城门进入城内。有的赶着骡马,有的步行。城门前两侧,还有一些低矮的民房以及院落。80多年前的大同城,让人印象深刻。

一条街道

这是年的大同城街道面貌。街道平坦笔直,一眼望不到头。街道两旁的建筑,高低错落,古色古香,沿街店铺的广告牌子琳琅满目,一些行人正在逛街,有的人还穿着长衫,很有年代感。

四牌楼街景

大同的四牌楼很有名,可以说是过去的网红打卡地。由四座明代中期修建的木制大牌坊组成,规模很大,周边交通十分便利,商业繁华。照片中是其中一座牌楼,上面写着“永泰街”。牌楼附近人来人往,赶马车的、做生意的、逛街的,好不热闹。

娶媳妇

这是大同当地人娶媳妇的场景,轿夫抬起轿子健步如飞,轿中有一位端庄贤淑的新娘子,凤冠霞帔,真漂亮!一看就不是平常人家的。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在30年代,这种传统的婚俗很有意思,图的就是喜庆,也很有年代感。

裂开的城墙

这是当时大同城一段城墙,由于常年的雨水侵蚀和地基变化,城墙从中间裂开了,但依然不影响行人从上面通过,两条前沿曲折的小路就是最好的证明。城墙内外,景象各不相同,里面是成排的民居,外面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地。

大同城外景象

走出大同城,城外是高低不同的丘陵和水流侵蚀形成的沟壑、田地,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地,显得有些荒凉。一条马路伸向远方,有行人牵着驴子匆匆赶路。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了那首熟悉的老歌《黄土高坡》的旋律。

华严寺

大同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年),因其为皇族寺庙,地位显赫。但是后来毁于战乱,金天眷三年(年)华严寺重建。照片中这座巍峨壮观的建筑,是寺内的大雄宝殿。

华严寺坐西向东,规模宏大,由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如今,华严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经幢与铁炉

这是华严寺位于大雄宝殿内的经幢与铁炉。由幢座、幢身、幢顶3部分组成,呈八面体。全部用生铁铸造而成,中部造型为覆莲状,下设须弥座,宝盖精美绝伦。一座经幢就如此精美,可见当时的华严寺规格之高。

阳和台

这是位于大同阳高县的阳和台,阳和台又叫作北台,为北城墙的瓮城筑地为台,上边建筑了一座元帝宫,金碧辉煌。台上有一眼水井,井水甘甜清冽。殿后还配着两座亭台。阳和台在当时很有名气,据说“重台耸秀“是阳高古八景之一,可惜后来拆了。

长城隘口

这是大同明长城的一个重要隘口,位于大同城北约80里。始建于明朝初年,为山西和内蒙分界线上。拱形的城门,十分坚固,镶嵌有花草砖。门楣上两个大字“鹰门”,霸气十足。上部和两侧也镶嵌有花砖造型。

古长城遗址

这张照片拍摄于年,这是一段古长城的遗址。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城墙风化严重,土墙坍塌,但还能看到部分的砖石结构。远处一些凸起部分,很有可能就是当年城墙上的烽火台遗迹。

梳妆楼

这座建筑群可不简单,名曰“梳妆楼”,此楼为著名的辽代萧太后外出而建的一个驻所,真气派。萧太后萧绰,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协助体弱多病的辽景宗治理国家,力革弊政,两败宋军。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褒贬不一。

云冈石窟

这是著名的大同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区。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宏。距今已有年的历史。80多年前的云冈石窟,显得那么的原始古朴。如今,大同云冈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A级旅游景区。

铁匠铺

这是一个露天的简易铁匠铺。三名铁匠各司其职,一人烧火,火炉里的煤火烧得正旺。另外两人正在打制一块刚从火炉中取出的铁块。静中有动,似乎能听到锤子敲打在铁块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浑源县城

这是大同的浑源县景象,因浑河发源于该县境内,故名浑源县。照片中有一片湖泊,湖水清澈,岸上四周绿树如茵,民居环绕。远处一座高塔很是醒目,塔下应该有一座寺庙。最远处,有两座大山,气势磅礴。

九龙壁

这就是著名的“九龙壁”,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九条金龙腾云驾雾,栩栩如生,贵气十足。

五金店

这是大同街头一间五金店,店门口摆放着很多铁制的器物,有勺子、笊篱、农具等。可见当时的小商品种类繁多。如果不注明,谁能想到这是80多年前的大同街头场景,就是现在一些小集镇上也还能看到。

古烽火台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矗立着一些土台,这是位于晋蒙交界处的古烽火台遗迹。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有的已经坍塌,有的仍傲然挺立,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80多年前的山西大同老照片,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如今,大同呈现出的是不同以往的崭新面貌,更现代、更时尚、更充满活力。相信,大同的明天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