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是谁吗?还是那个不着调的城市的智慧又来了,爱好旅游,每次出游回家就变宅男写文了,也属于宅家一族吧,有时也在想,其实旅游也是一种生活。圈子里的朋友有建筑大哥,有上学学生,也有和我一样的打工者,还有企业老板,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相同,下面还是看文章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云冈大佛今天带大家去山西大同看看去,前几天国家领导人都去参观了,咱也带大家云旅游云冈石窟历经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残损严重云冈石窟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大规模兴造的皇家石窟寺,在历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营建运动,影响远及中原、河北、河西及西域地区。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称为“云冈模式”,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露天大佛20世纪上半叶,云冈石窟的研究以日本学者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宿白从历史学与考古学角度,对云冈历史和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厘清了云冈石窟开凿分期脉络和历史沿革。然而,一千五百年来风蚀水泐,石窟部分造像残损严重,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石窟群为了给这些造像留下一份完备的视觉档案,并对濒危艺术杰作进行一次抢救性的系统记录,将历史上、国内外对云冈石窟所有的研究成果予以梳理、总结,及时公布最新考古成果,年,以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为主编的编纂团队秉承图像学理念,启动了《云冈石窟全集》编辑工作。历时7年,终于编纂完成,经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用图张,收录造像身,编号洞窟45个,前19卷全景式展现了石窟群的所有雕刻内容,第20卷则总结概述了历次考古发掘成果。
参观的游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云冈石窟全集》首次全面披露窟前考古成果,并首次通过电脑模拟呈现了第20窟早已坍毁的西立佛等,极大带动了云冈石窟的学术研究,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和权威的云冈石窟影像谱系资料。
大石的标志假如你到山西大同游玩,值得去看看。文章也就先写到这,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