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至凤县城东7公里,是湖南与湖北交界的酉水河。摩岩石窟是中原特有的典型造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是湖北和湖南地区仅有的一座,是目前两湖地区最大的一座摩崖石窟,也是两湖地区最大的一座。
根据县志上的记载,“咸康”年间,仙佛寺的年代,大多都是模糊的,无法辨认出具体的年代。在我国的历史上,“咸康”时期有两次,分别是东晋时期和五代时期,按时间推算,仙佛寺距今一千六百多年,是江南最早的一座石窟,也是江南最早的一座石窟,甚至比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要早。若是五代“咸康”,这可是一件上千年的古物,价值不菲。
仙佛寺坐落在一片陡峭的山崖上,里面有回廊,有碑文,还有瀑布的声音。寺庙直接沿河而建,在北面的岩壁上有“仙佛寺”三个大字,寺庙外面有参天古木,经常遮挡仙佛的天空,夏季非常凉爽。寺庙外面有石阶通向酉水河。
在寺庙的南侧,是一座三层的木制建筑,石窟高达百米,长35米,后面是三个巨大的洞窟,石门呈拱形,没有柱子,石窟的主体是巨大的雕像。山洞里的灯光很昏暗,首先要适应洞口的黑暗。
洞窟的一处凹陷,大约40多米,从北到南,分别是三座佛像,分别是北龛、中龛和南龛,以及18个中龛,共计多个佛像。第一个北龛呈倒U型。龛中有一尊二弟子,端坐在莲花台上,身高5米,是整个洞窟中最高的一尊,须弥座有三米多高,二弟子的雕像有四米多高。
第二个中龛的龛位高达14米,龛高6米3,龛内也有一尊佛像和两个弟子,比第一个龛中增加了菩萨像,佛像的坐像高度有5米多,侍卫的站立像高度是2米8到3米2。第三座南龛为一尊佛及二徒,背面为浮雕光头及背光,边缘有火焰纹饰。龛定高6米,龛高6米,二徒台总高3米8,放在圆椅上。
从中间的佛龛,从南到北,每一座佛像都是经过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所以看不清面容,也看不清每一尊佛像的名称,在大佛的旁边,有4个小佛,小佛有2米多高,而最矮的只有10公分左右。石窟里有一百多尊佛像、菩萨、供养菩萨,但由于岁月的侵蚀,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所以被破坏得很厉害,大概有三十多尊佛像还算完好。
事实上,在仙佛寺的两侧,也有不少的佛像和石刻,但都在六十年代被破坏了,真是太遗憾了。穿过石窟,可以俯瞰酉水河,河对岸的风景很美,两岸种满了竹子,如果下着细雨,不仅不会觉得无聊,反而会让这里的景色变得更加美丽,正是夏天来这里避暑的好地方。有兴趣的,可以过去看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