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弯弯的月亮挂在枝头,乳色的月光照着大地,在月光下,一切都变得丰富多彩,不像天刚黑那阵,只有单调的黑色。银黑蓝,这便是月夜的色彩,从深到浅,从黑到亮,虽丰富多彩但并不花哨,恰到好处。
院子里有一间屋,窗户开着,临窗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花瓶,里面插着玫瑰,沁人脾肺的花香弥漫在空气里,桌子后面站着一位年轻美女,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她在朗诵诗歌,声音娓婉动听,散落在周围空气里。
你是人间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窗前有一年轻男子在聆听,微风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发脸面,他的思绪缠绵在女子诗歌的意境里。
那个朗诵诗的美女是林徽因,窗下聆听诗的年轻人,就是梁思成。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是代代相传的佳话。
林徽因(年6月10日-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在文学领域,诗歌的成就最大,《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年,18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徐志摩是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尤其是新诗自成一派,徐志摩对林徽因影响很大,是她走向文学道路的引路人。
一林徽因是中国古代建筑学术领域的开拓者
年中国古都学会在大同召开年会,把大同定位中国第九古都。大同有“三代京华,二朝重镇”之称。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山西大同还是一个很荒凉的古城。
一个深秋的普通夜晚,太阳已落山,淡淡的暮色漂浮在空气里,有一群衣着很讲究的年轻人,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
人群中,只有一个女人,很漂亮,这个女人就是林徽因。当然,人群里的还有她丈夫梁思成。
这群年轻人远道而来,是来考察大同古建筑的。一路风尘很累,现在他们是要找个干净的旅店住下来,连着跑了好几个旅店,卫生条件都极差。他们没有想到,这曾经是北魏政治中心的古都,却找不到一个合适旅馆。
走着走着,梁思成想起来了,他的一个美国同学名叫李景熙,家在大同,现是大同火车站的站长。
他们几个人便朝李景熙家而奔去,然而李景熙家也住不下这么多人,李景熙又把几个人安排到他的同事车务处的王沛然到家中,才解决了他们的住宿问题。
住宿问题解决了,这众多人的吃饭也是个问题。他们又向大同市府官员们求援,市府官员出面,向大同唯一的一家专为大同上层人物办理宴席的酒楼打招呼,为他们准备便饭,每人三餐各一大碗汤面。
正式考察工作开始了。林徽因,梁思成、等人的大同之行,主要对大同石窟建筑作系统研究。20世纪30年代的大同云冈,空旷的山崖上,只看见鳞次栉比的石窟,周围稀稀落落散住着不多的农户。
云冈石窟离大同城十几公里,从大同到云冈石窟,交通不便,为方便工作,他们决定住在附近的农民家里。
而农户借给他们的住房,条件极差,是一间没有门没有窗户的厢房,在这无门无窗的屋子里,他们一住就是三天。
白天吃的是煮土豆和玉米面糊糊,任何辅食都没有,连咸菜都是非常宝贵的。
大同离内蒙近,风沙大,没有卫生间,不能洗澡,吃、住、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云冈的气候温差很大,中午炎热,夜间盖着棉被仍然冷得缩作一团。
然而,云冈石窟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不愿离去
林徽因从小在富裕家庭长大,如果没有献身于建筑事业的大理想,是受不了这般苦的,现在许多网文把林徽因描写成交际场上的轻浮女子,那是对她最大的不敬,对她人格的弱化,她与陆小漫的风流女子有本质的不同。
在对云冈的石窟建筑艺术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之后,林徽因,梁思成感触良多,在云冈石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国艺术固有的血脉中忽然渗入旺盛而有力的外来影响:它们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波斯、印度,它们通过南北两路,经西域各族和中国西藏到达内地。
年第一次到山西考察时,林徽因曾感叹:“现在唐代木构在国内还没有找到一个!”
日本人更是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看奈良的东大寺。”
但林徽因与梁思成坚信唐代木构建筑的存在。因为,他在阅读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时,注意到第61窟的宋代壁画《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他在北平图书馆的《清凉山志》中曾读到过佛光寺的记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第四次山西行,纯正的唐代木结构寺庙--佛光寺终于被他们发现。
梁思成发现,这大殿的屋顶架构只有在唐代绘画里才有,林徽因的远视眼亦印证了梁思成的发现。
考察进行到第三天,远视的林徽因隐隐约约看到一根顶梁下有淡淡的墨迹,依稀可见“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的字样,而殿外经幢上也有这个名字。
对于古建筑的考察者来说,刻在建筑上的文字是极其宝贵的。
于是,他们找来村民,搭起了脚手架,攀援而上;用抹布浸水擦拭,一行行字迹显露了出来,字体唐风尽现。
费了三天时间,读完四条梁下的题字全文,终于证实了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年)。
确证了佛光寺大殿的年代,林徽因梁思成一行人高兴极了这是他们野外考察史上最值得庆祝的一天。
那一天,夕阳西下,整个庭院映照在一片晚霞之中。他们将带去的全部应急食品,沙丁鱼、饼子、牛奶、罐头等统统打开,吃着、议论着……
梁思成在《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中充分肯定了佛光寺在中国建筑史上的价值,
他说:“工作完毕,我们写信给太原教育厅,详细陈述寺之珍罕,敦促计划永久保护办法。”五台山佛光寺的价值,不仅因为它年代久远,而且,“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宝也。”
佛光寺大殿貌似平常,它并不高大,比起北京的故宫来,它像是泰山脚下的一抔土,但是梁思成却称之为“我国第一宝”。
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佳偶,是他们对中国古建筑的大规模考察中,四到山西,发现了五台山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以及大同上、下华严寺,大同云冈石窟,应县佛宫寺释伽塔(木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晋祠圣母殿、鱼沼飞梁等古建奇葩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价值。
这些绚丽夺目的山西古建大多还只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锁在深闺人未识。通过林徽因梁思成考察,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二林徽因夫妇奋不顾身保护北京古城建筑
年,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一级教授,同年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梁思成是委员会的副主任。
夫妇二人对未来首都北京的建设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他们曾着力研究过北京周围的古代建筑,并合著《平郊建筑杂录》一书,其中有一段精彩的表述:“北平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无论哪一个巍巍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或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林徽因梁思成对中国的古建筑的爱,爱到骨子里,在他们眼中,那些饱经沧桑的亭台楼阁、寺庙塔院也有灵魂,它们在为昔日的繁华吟咏着缠绵悱恻的挽歌,是神秘的历史最可信赖的证物。
他们想把北京城作为当时全世界仅存的完整古城保存下来,成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留给后人
从年5月开始,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北京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拆除工作的领导工作。
五百年来从改朝换代的兵灾中得以完整幸存的北京古城墙,却在和平建设中被当作封建余孽彻底铲除了。
林徽因心疼极了,却无能为力
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一些完整牌楼街不致毁于一旦,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到处奔走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情绪过于激动,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
《城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
当年北京有四十六公里长的明清城墙完整而巍然地环抱着,林徽因称之为“世界的项链”。
年,她在自己的小诗《城楼上》还曾写道:“你爱这里城墙/古墓,长歌/蔓草里开野花朵。”
她有一个绝妙的构想,让城墙承担北京城的区间隔离物,同时变外城城墙和城门楼为人民公园,顶部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的城墙可砌花池,栽种花木;双层的门楼和角楼可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供市民休息娱乐、游戏纳凉。
林徽因为自己的设计画出了草图,幻想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花园”,幻想着一场视觉的盛宴。然而,城墙公园计划注定只能是一个纸上风光了。
北京市的规划不仅仅拆毁了物质性的城墙、城楼这些“土石作成的史书”,也葬送了林徽因的杰作。
林徽因的女儿在回忆母亲一文里写道
“五百年古城墙,包括那被多少诗人画家看作北京象征的角楼和城门,全被判了极刑。母亲几乎急疯了。她到处大声疾呼,苦苦哀求,甚至到了声泪俱下的程度。……然而,据理的争辩也罢,激烈的抗议也罢,苦苦的哀求也罢,统统无济于事。所有保护北京的建筑、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努力,因为与新时代的城市规划大相抵牾,一条完整的明清城墙转瞬之间即化整为零,大部分城砖被用作修房子、铺道路、砌厕所、建防空洞。
这对于林徽因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一次出席文化部酒宴,正好碰上也是清华出身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她竟在大庭广众下谴责他保城墙不力。她痛心疾首地预言:等你们有朝一日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却只能悔之晚矣,造假古董罢。
历史验证了她沉痛的预言。
三.林徽因在建筑领域的成就
年,林徽因受聘,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
东北大学校徽设计者
年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之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八宝公墓山格局设计者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公墓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后的安栖之所。
走在公墓里,吊唁那些于民族于国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犹如在和历史对话,感叹沧海桑田,体会人间正道。
别具一格的造型,从空中俯视,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论文著作
林徽因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
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年9月到年6月,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
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林徽因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林徽因与梁思成合著
《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林徽因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五.林徽因的爱情生活
林徽因对爱情的态度是严肃认真专一。
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
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
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他便如遇到了心中的灵魂伴侣一般,义无反顾。他对她表达喜爱之情,相守之意。
然而当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已经有家,她理智选择退却。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
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林徽因与梁思成
那个穿着白色衣裙的女子林微因,就像一片花瓣落在夏日的暖风和阳光里;也像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飘逸绝尘,落在梁思成的心里,从此扎根、发芽,长成爱情的参天大树。
就像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在《回忆我的父亲》中说的:“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们相恋了。
后来梁思成遭遇车祸,脊椎弱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有些瘸,但是林徽因还是不管不顾地嫁给了梁思成,成为梁思成事业上的最好搭档。表现了林徽因对爱情的专一好品质,她不仅是事业上的女强人,也是对爱专一的好女人。
林徽因梁思成结婚之后,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共同为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在东北大学期间,两人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学习建筑的学生起到了指导作用。由他们共同完成的理论著作,至今仍然是建筑系的重要教材之一。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年,医院。终于在那个冬天,林徽因离开了梁思成,也离开这个世界。
史景迁说,她是“在寒风凛冽的北京,在最后一堵庞大的古城墙颓然倒塌之时”死去的。
林徽因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整座墓体是由梁思成亲手设计,墓身没有一字遗文。她的为人,她的功过,后人自有评说。
金岳霖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
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林徽因在建筑领域卓越的成就,足可以把那些,拿她爱情往事做文章的人的嘴堵住。
林徽因才貌双绝,她的才,比她的貌更加迷人,让人尊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