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龙门石窟,我去过三次。第一次,早在一九八六年,门票一元。那是我游玩的第一个全国著名石窟,印象很深。后来有机会,我又去了两次。
龙门山的历史,与大禹治水一样久远。“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好山好水的伊阙,源自大禹开山凿岭后的伊河像缺口一样的风光。龙门石窟,就在被开凿的伊河两岸,东山和西山。
龙门山龙门桥
个人以为,龙门石刻的精华在西山。东山石窟发现的时间不长,还有多少秘密并不知道。西山石刻,与敦煌和云岗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进入景区,举首看右边:山崖上密密的大小洞窟,充满神奇与诱惑。沿着带有防护性质的扶梯上上下下,虽然只有一公里的行程,全部走下来,却不轻松。好在有山有水的风光,消弭了疲劳,让我有兴趣一再去游玩。
介绍说,西山石刻,刻有十多万尊佛像。佛像的大小,差别巨大。最大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十七米多高,仅脑袋就高达四米。最小的石刻在莲花洞内,只有四厘米左右。万佛洞的一万五千多尊佛像,个个小巧精致。如果用放大镜细细观赏,每一尊佛像都有绝不偷工减料的精雕细琢的五官。
龙门石窟的时间距离,为中国所有石窟中最长,绵延了一千多年时间。在这里,能欣赏到北魏清秀的造像,能看到大唐丰腴的特征,也能看到后来包括宋到明朝的艺术特点。除了佛像造型,龙门石刻中的碑刻题额,也是历代书法艺术的精华。被称为“龙门二十品”的碑文集,是龙门山留给后人的又一种艺术形式。
整个西山龙门,在唐和唐以前,有很多寺庙。很多石刻,都是庙里的供奉。现在,最激动人心的留存,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这是开凿于大唐盛世高宗时代的艺术精品。代表了大唐和龙门山石刻的最高艺术成就。
卢舍那大佛,其实是一组石刻。这是龙门石窟里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组雕像,以雍容不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右侧依次是大弟子迦叶、文殊菩萨、英武雄健两大王;左侧是小弟子阿难、普贤菩萨、咄咄逼人二力士。均衡的布局,动静的造型和平和圆润与怒目狰狞相结合,与端坐正中间的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一组和谐的群体艺术形象。
卢舍那大佛群雕
这里是最理想的佛国世界。需要登攀高高台阶才能观赏到这组雕像。攀登,让已经走了一段路的人来说,有点考验的意思。可是值得,非常值得。这组雕像,展示了大唐最强盛的物质和非凡的精神力量。
雕凿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武则天号召宫中各位男女官眷捐钱捐物。她自己率先拿出两万两脂粉钱,以身示范。更了不起的是,武则天利用造像机会,将自己的绝世容颜,永远地留了下来。
我们都看过不少舞台上扮演的女皇帝。这些演绎的女皇固然漂亮端庄,却少了一口“气”。这口气,学不来。就像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一样,需要发自内里,来自生命本身。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在卢舍那大佛身上,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便是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王气”。
为什么?因为卢舍那大佛的形象,就是武则天自己的形象。此说是传说还是历史呢?根据《大卢舍那佛龛记》记载:“实赖我皇,图兹丽质。”言之凿凿的同时代记载,断没有造假的可能。佛前,谁敢说谎?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古代帝王用自己的形象雕造佛像,早在武则天之前已有先例。大同的云冈石窟,不止一个洞窟里的佛像,展现了皇帝的形象与家事记录。北魏有记录云:文成帝“诏有司为石像,今如帝身”。同为龙门石窟的古阳洞中,释迦牟尼的造像,便是北魏孝文帝之形象之“迹”象。
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遍照一切。与武则天登基后的名字武曌的“曌”,日月当空照,异曲同工。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弯,尤如新月初升。两只丹凤眼微微凝视下方,既是佛的俯视众生,又是威严皇后藐视群臣的得意。脸上若有若无的笑,睿智尽藏其中。
卢舍那大佛竣工那天,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参加开光仪式。他们在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至今还有擂鼓台留存,证明那一天的空前盛会。
龙门石窟洞穴的命名,有的依据原有古寺,如奉先寺、潜溪寺。有的根据位置,最早迎接太阳的那一窟,叫宾阳洞。在宾阳北洞中,供奉了一尊手印特殊的阿弥陀佛造像。他表达强烈意志的手印被今天的网友戏称“剪刀手”。至于万佛洞和莲花洞,一个形容洞窟里佛像之多,一个因为窟顶有一朵巨大的莲花。
莲花洞飞天
万佛洞口南侧,有一尊号称中国维纳斯的残缺观音,脑袋已被偷盗。观音手持净瓶与杨枝,身体呈现自然的S型曲线,与常见的庄严外相颇有区别。有人戏说,这是观音八小时后的样子。这尊观音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被誉为龙门石窟最美观世音。
早年梅兰芳先生参观龙游玩门山时,深深记住了这尊优美的形象。为了出演《洛神赋》中的洛神,他多次到这里学习这尊观音的身形体态,并成功运用到表演中。
莲花洞,窟顶雕刻有一朵硕大无朋的高浮雕莲花。这朵精美的大莲花,立体、逼真,举世无双。在莲花的周围还镌刻了六身飞天。我第一次认识“飞天”,就在这里。这朵大莲花,是人民大会堂莲花顶设计的灵感。
还有一个洞窟不得不提:药方洞。这是个由北魏晚期开始,历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在雕刻的洞窟。洞中共有五尊佛像。佛像具有北齐造像的特征:身躯硬直少有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一直下垂到胳膊上部。印象中这是唯一的北齐造像的洞窟。
阿弥陀佛
药方洞门的两侧,刻了多种药方。内容包含植物、动物和矿物等。都是方便采集的药材,民间很容易找到。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病种。菩萨救苦救难的作用,在药方洞得到具体的表现。这些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医药药学的重要有多大,我不懂不敢乱说。
逛完了龙门石窟,我常常想:千古一帝秦始皇,给我们留了万里长城;唯一的女皇帝,用卢舍那大佛留下了真容。两个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谁更聪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