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汉代佛教传入后,佛教文化影响深远。经历漫长的历史沉淀,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逐渐形成了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等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佛像四大石窟各有什么特点?
莫高窟艺术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结合上。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到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云冈石窟的特点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特点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行为,开凿的石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洞窟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
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谁最让人心痛?
四大石窟经历历史的风吹日晒,各种天灾战乱,不可避免的都受到了各种侵蚀,无法恢复到原先的恢弘。但是其中的莫高窟壁画、莫高窟藏经洞的损失,更可谓是巅峰。
而这其中的名人,首提王道士。
莫高窟王道士对莫高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发现了藏经洞,从而导致了“敦煌学”在全世界的兴起;但他最大的罪过,也是因为发现了藏经洞,从而导致了敦煌文物向全世界的流失,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从发现藏经洞的年到年英国人斯坦因买走经卷,中间这么多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
王圆篆祖籍是湖北麻城人,他出生在陕西。因为躲避战乱,王圆篆流落到甘肃酒泉,为了生计便出家当了道士。后来王道篆四方云游,于年左右来到敦煌,在三危山下发现莫高窟。
从元代以后,莫高窟逐渐衰败,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僧人离去,鸟儿飞走。但是,瘦小的王圆篆却留下来了,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政府也没有给他一分钱。王圆篆辛勤地清理流沙,仅其中16号一个洞窟的淤沙清理,就花费了他近两年的时间。
莫高窟壁画王道士发现的藏经洞是莫高窟中的第17号窟,这个窟实际上是16号窟里面的一个小洞,高只有1.6米,宽只有2.7米。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年6月22日),王道士和民工清除16号洞窟的积沙后,雇请了一个姓杨的人抄经。王道士和杨某工作到夜半,歇息时,杨某点燃一种草当烟吸。吸毕,和往常一样,将燃余的草插在身旁墙壁的裂缝里以息火。不料这次插时,感到洞很深,用手敲了几下墙壁,只听空空之声。他很奇怪,于是马上告诉了王道士。王道士即与杨某破壁,发现内有一门,高不容人,外用泥块封闭着。他们好奇地把门打开,竟发现洞内无数白布包充塞其间……”
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并不被重视
发现藏经洞后,王道士专程向敦煌县令汇报,并奉上两卷典籍。然而不学无术的严知县却视为废纸,毫不理会。
年,到了发现藏经洞的第三年,王道士再次上报谙熟金石的新县令汪宗翰发现藏经洞的情况,希望得到一笔保护费用。汪县令带人到莫高窟查看一番,只留下“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就扬尘而去,再无下文。
藏经洞经卷王道士断定这些东西定是宝物,于是便带上两箱经卷,赶到安肃,拜见道台廷栋,这位大人倒是仔细看了,但是无论怎么比较,也还是觉得经卷上面的书法不如自己的好。
王道士的一番折腾,也让消息传到甘肃学政叶昌炽耳朵里,他通过县衙要了一些经卷。王道士以为这次会有希望,但叶昌炽也只是为了充实他正在写作的《语石》。果然,才学满腹的学政除了在《语石》中对藏经洞经卷作出一学术评价外,也没有任何保护的建议和举措。
藏经洞经卷直到年,省府下令敦煌“检点经卷,就地保存”。这跟敦煌县令严泽有什么两样,没有派人保护,也没有经费下达。
莫高窟藏经洞的灾祸
年,英国人斯坦因来了,他用两银子换走了24箱经卷,历时一年多才运出中国。年法国的汉学家伯希和来了,买走了余件写本。接着,日本人、俄罗斯人、美国人纷纷前来,带走大量的经卷。
英国人斯坦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被外国人所掠走的那些敦煌经卷,目前都在这些国家的最好的博物馆里得到最好的保管,无一损坏。
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才引起学界的注意。清政府终于做出决定,把剩余的经卷全部运往北京保存。然而在运送的途中,又大量散失,最终发现的五万余件的珍品,只剩下了件入藏京师图书馆。
莫高窟壁画莫高窟藏经洞背后的锅由谁来背?
这一切的损失,究竟是谁的错呢?是王朝的昏庸担责,还是要一个道士来负责?
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说:
“他将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这个已经倾颓的庙宇的修复工程中,力图使它恢复他心目中这个大殿的辉煌……他将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缮庙宇之上,个人从未花费过这里面的一分一银。”
其中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也有他对王道士的评价: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降这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
任继愈老先生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一篇文章中也曾评论过“敦煌遗书”被盗事件:
“尽管王道士在发现后不久报告过清政府,清政府却漠然处之。这样单靠王道士一人之力,自然是无法也无力来保护它的。于是无可避免地也就决定了这批遗书的不祥和悲惨命运。”
莫高窟九层塔遗憾的何止是藏经洞经卷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
莫高窟壁画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年,莫高窟曾经关押过沙皇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年代,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