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孟苗报道:2月24日,云冈石窟研究院公布一则消息,称该院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雁卿在云冈石窟第16窟西侧的大梁孔内,意外地发现了一尊小造像。经考证确认,这尊小造像与相近的第18窟东西两壁的弟子像雕刻手法相同,具有北魏雕刻风格,雕造年代距今已有余年。
面对这尊小造像的来历和身份,王雁卿介绍说:“发现的这尊小造像,没有被日本学者的16卷本《云冈石窟》记录,既不是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提到的大小造像余尊的之一,也不是后来云冈石窟 年,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按照贯例对云冈石窟开展文物保护日常保养工作,在第14窟到第19窟前搭上了脚手架。工作人员需要借助外立壁的脚手架,才能精确测量昙曜五窟以及第14窟和第15窟外立壁距地面高约11米的的大梁孔。借此良机,身为考古研究员的王雁卿,于9月底时爬上了石窟前的脚手架上,对石窟进行全面考察与测量,在第16窟的西侧意外地发现了一尊小造像。据介绍,在第14窟至第20窟外立壁现存有8个梁孔,发现小造像的梁孔位于从东数的第3个梁孔内,梁孔四壁并不规整,整体上大下小,外高内低,底部略平坦,壁面布满斜向雕刻的凿痕,是所有梁孔中构造最杂乱的一个。
经王雁卿仔细、精确测量,发现小像的梁孔高~厘米、宽75(下)~95(上)厘米,西侧壁纵深(南北)约厘米,整个壁面呈外侈状,上部则回缩4个阶梯,在从里至外的第二个阶梯拐角的上部凿有一尊20厘米高的小像。小像风化严重,长圆脸,额头中央突出一圆形发髻,五官已不清晰,仅可辨高鼻小嘴大耳,下颌丰盈。体型宽肩圆润,胸肌丰满,腹肌发达,两小臂外展,腿部隐没于壁面。经分析、对比后确认,小像与相近的第18窟东西两壁的弟子像雕刻手法相同,上半身高雕,下半身体隐没于壁面,具有北魏雕刻风格,已经颔首俯身、守望云冈石窟余年。
第14窟——第20窟外立壁的大梁孔,距地面高约11.5米,间距约5米,与年窟前考古发掘的24个地面长方形柱穴相对应。王雁卿认为,小像是开梁孔时所为,因外立壁梁孔巨大,在硕大的梁材插入梁孔时,孔壁雕刻的小像也势必遮挡不见。这显然是开凿梁孔人雕刻的,因为所有云冈石窟的大小造像都是为了进入洞窟的修行者参禅观瞻,或求功德供养。
(编辑:张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