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位于九朝之都洛阳南郊,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文物首次来沪展出,他们选择了位于宝山区的上海大学博物馆。由27件龙门石窟文物与16件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构成的“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于年9月18日至年1月8日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
龙门石窟现存窟龛余座、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多品、佛塔70余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也是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至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佛教造型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北魏皇室贵族开凿的古阳洞、宾阳洞彰显了北魏晚期中西交流与民族大融合的成果,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是中华书法之瑰宝。
图说: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下同)
文物:海外回流
展览现场的27件龙门特藏文物,分成“清秀奇逸”北魏造像与书法、“大唐风范”唐代龙门造像与佛教和“盛世重归”龙门流失文物的追索与保护三大单元。
一进入上海大学博物馆,右手边便是一尊高近2米的国家一级文物唐代的佛坐像,坐像和台座为整体雕刻而成,造型端庄,面部柔和恬静。佛像的右手残失,左手食指、中指伸直。展厅中的有3件海外回流的佛头像,都是年由美籍华人陈哲敬先生捐献回国。
还有一件国家二级文物唐代的飞天,双手向前,身躯呈L形,腰身柔软,披巾飘举,体态优雅,据专家考证属盛唐时期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直至年由青岛海关移交给龙门石窟。
飞天是展览策展人马琳尤其欣赏的一个石刻造像,因为“一提起飞天我们都会想起敦煌的飞天形象,衣带飘飘,手持琵琶乐器等,但这个龙门石窟的石刻神态、动作、造型令人过目不忘,典型地体现龙门石窟的造像特征。”
历经千年的石窟十分珍贵,如何观看研究保护石窟尤显重要,近段时间以来,龙门石窟研究院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利用与公众传播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