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伊洛河畔的明珠龙门石窟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7/16
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xwdt/160309/4784139.html

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级1班

在我的故土河南洛阳,有一处著名远近的全国文化遗产,它便是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洛河滨,南北长达1千米,共管九万七千余尊佛像。它是全国上造像至多、范围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连合国科教文布局评为“华夏石刻艺术的最岑岭”,是华夏最大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位居华夏各大石窟之首。二零零零年,龙门石窟被参与《全国遗产名录》,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华夏的四大石窟。几年前我回故土时曾经跟从家人去龙门石窟游玩,但那时年齿尚小,可是不求甚解,并不太懂这些石像背面的故事和意义,如今,经过上彀查阅材料,我才领会到正本龙门石窟有这么多巧妙和奇特的文化、史册、艺术代价和当然地舆面目。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究清末,历经十多个朝代,赓续营建长达一千四百余年,是全国上营建光阴最长的石窟。石窟中保存了洪量宗教、建设、书法、跳舞、衣饰、美术等方面的什物史料,折射出不同史册时代的政事经济和文化时髦。

龙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确当属奉先寺了。它原名大卢舍那像龛,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范围最大、艺术最为不凡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组大型石刻雕刻不单显示了唐朝雕镂艺术的最高成果,更高踞于华夏石刻艺术的极峰,成为史上异景。这组石刻像正中的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通高17.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脸部饱满,头顶波状形发纹,双眉弯如初月,一对秀目,略微端详前哨,鼻梁高直,双耳下垂,下颏略上前突,嘴巴小巧,显露和谐的笑意,身着法衣,俭朴无华,类似一位慈善英明的中年女性。这个庞大的石像充足显露了唐朝释教艺术的特性:面形丰满、形状完备、神气安详。传说卢舍那大佛是凭借武则天的式样造的呢,它以巧妙笑容著称,被番邦旅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全国最美雕像”。

龙门石窟中尚有很多各具特性的洞穴,最小的佛像惟有两厘米高,精良极了。在整座山的一面,都是大巨细小的石窟和石刻雕像,不同的佛造像巨细不一,情态各别,身形衣饰亦有不同,凭借这些,史册学家和释教艺术家们能够料到归结不同光阴的宗教文化特性等等。

除了开掘在山上的石龛造像,龙门石窟地方地方的地舆和当然处境也特别奇特、幽美。白居易有诗云“洛都四郊,山川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这边两山对立,伊水中流,佛光山色,景致清秀,是宋朝苏过描画“峥嵘两庙门,共挹一水秀”的天阙异景。也由于这类非凡的地舆处境,龙门尚有一个体号——伊阙,据《水经注》记录:“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此间,故谓之伊阙”。

历经千年的年华,对于龙门石窟的传闻故事当然也不少。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笃信众人都领会,这个故事就产生在洛阳龙门石窟地方地。相传,禹辟伊阙之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黄河中的鲤鱼,顺着伊、洛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时,海浪滔天,纷纭腾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可一鸣惊人,因而,后来也用“鲤鱼跃龙门”来比方在人生的严重时间努力拼搏,完成奔腾。

这便是龙门石窟,一颗镶嵌在华夏地面上人类文化的华丽明珠,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观光名片,它是释教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文化流传的严重见证,也是释教华夏化的完满做品,并成为中汉文化合并的结晶。倘若你对这些有趣味,那末快来我的故土洛阳,一睹龙门石窟的真容吧!

·完·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