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图片 >> 正文 >> 正文

余秋雨来到云冈石窟,恭恭敬敬地写下四个大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8/14

余秋雨来到大同云冈石窟,恭恭敬敬地写下“西天梵音”四个大字。写完,面北遐想,满脑都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万里黄沙,都是艰难跋涉在茫茫苦旅中的文化僧侣。这些僧侣分为两种:一种由东向西取经,一种由西向东送经。那些孤独的脚印、殊死的攀越,作为第一流文化壮举被永久铭记。

朱士行是汉族僧人向西取经的创始人。他于公元二六〇年从长安出发,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历尽艰难到达遥远的于阗,取得经卷六十万言,派弟子送回洛阳,自己则留在于阗,直到八十高龄去世。

由西向东送经弘法的西域僧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是鸠摩罗什。鸠摩罗什住在龟兹,远在长安的前秦皇帝苻坚派吕光率领重兵长途跋涉攻克龟兹,抢得鸠摩罗什,正准备带回长安向苻坚复命,半途停歇于凉州姑臧,忽然听到惊人的消息,苻坚死了。鸠摩罗什于是留在凉州整整十六年,学通了汉文。不久,长安的新帝王出兵讨伐吕光,抢得鸠摩罗什。鸠摩罗什来到长安,开始了辉煌的佛经翻译历程。他的翻译非常之好,直到今天我们阅读的佛经,很多还是他的译笔。

就在鸠摩罗什抵达长安两年前,六十五岁高龄的法显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天取经。茫茫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望人骨以标行路”,终于翻越了葱岭。这是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等几个顶级山脉交集而成的一个天险隘口,自古至今就连极其强壮的年轻人也难于在夏天翻越,却让一位白发学者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战胜了。

余秋雨五十四岁来到隘口南麓,对法显的壮举深深祭拜。去时也是冬季,同时祭拜了比法显晚二百多年到达隘口的玄奘。玄奘来到此地,大约三十多岁。他说,在艰苦卓绝的路途上,只要一想到年迈的法显,就什么也不怕了。

余秋雨说,这些伟大行者,以最壮观的生命形式,为中华大地引进了珍贵的精神文化。

佛家传入中原,与儒道高度融合,创出禅宗一脉。唐代王维长久生活在禅意佛境之中,柳宗元公开声称“自幼好佛”,常与禅僧或师或友。白居易晚年向佛。儒、道、佛这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中,一种温柔敦厚,载道言志;一种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拈花一笑,妙悟真如。

余秋雨说,佛教的第一特殊魅力,在于对世间人生的集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