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门票五十年回顾
文/姚苏康
云冈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级文化艺术殿堂,有关云冈石窟的各种媒介资料极为丰富,而其中最普通、最普及的“名片”,无疑就是游客们人手一张的入门参观券-----门票。这张名片尺幅不大,简洁概要,随着景区的逐步升华由单一走向多彩,展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创造。云冈石窟门票五十多年来的变化,犹如一帧帧动态画面,于亲历者而言是感慨的回忆,对青年人来讲则是别样的穿越。
云冈石窟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目前收藏者保存的最早的云冈石窟门票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使用的“分票”,面额为4分和5分,大小只有4.5厘米×8.5厘米,廉试纸,铅字印刷。票面仅仅为文字加边框而已,甚至连名称也不规范,“冈”字印成了“岗”,很长时间都没有纠正,这也说明旅游在当时还不是民生民计所重,大家无心留意某景点门票的正名之事。这样的门票可谓简朴至极,但反映着曾经的背景:经济不发达,为节约纸张,只能用最廉价的纸质;门票“分量”不足,加之技术能力有限,所以就以纯铅字排印。仔细研读一下这两枚已十分罕见的早期门票还会发现深层信息:4分票上写着“只限二人”,就是说每人仅需2分钱,而5分票上却写着“只限一人”,原来的4分票后来又加盖了“1角”改值印章,这实际上是描述了社会在逐步发展,生产力提升带动了消费,上扬了价值,尽管步子不大,但坚定而稳固。
八十年代伊始,云冈石窟门票风格突变,一改单调面貌,转而文图皆备,著名的第20窟露天大佛以线描的画风出现在门票上,纸质也厚实挺括起来。云冈石窟门票价格正式告别了“分”,迎来了“角”,壹角票价是大同旅游业升温的风水岭,门票的印制还分成了橙色和深棕色两种,前者供内地游客使用,后者为华侨及外籍人士专用,两者价格有差异。在门票这样最直接、最实用的进门凭据上改进形式,预示旅游潮涌动的时代业已拉开序幕,人们因收入增加而开始认同游览观光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规范门票印制的过程中,还使用过塑料材质彩色版,这种过渡性代用门票系多色套印,打破了单色的局限,一时颇为流行,但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套色不准,绘图不精,批量之间色泽差异很大。尽管如此,套色塑料门票仍然是云冈石窟门票使用史上一段特别章节,因其时效短、数量有限,很少保存,现在已成为收藏“宠儿”。其中“七立佛”系列门票原型参照云冈石窟第13窟七尊精美绝伦的立佛像分别绘制而成,但迄今为止仅“现身”六枚,第七枚到底真容如何一直是个谜。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其颇受收藏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