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图片 >> 正文 >> 正文

云冈石窟的文物ldquo医生rdq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5/19

  “修复文物和医生看病一样,医生怎么来,你就怎么来。”云冈石窟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负责人董凯说道。在这平米的空间中,每天有10名左右像董凯这样的修复师在这里从事石刻、青铜器、铁器、陶瓷器、古籍类文物保护修复以及文物复制、上色、留档、储存资料等工作。

  36岁的董凯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经十年。从编制修复方案到着手修复文物,董凯几乎接触过文物修复的各个环节,是名副其实的“全能人”。他认为自己和这份工作有着特殊的缘分,“当时上从国家,下到云冈都想大力发展文物修复这个行业,就是这样的一个机遇,被想从事这个行业的我碰到了,我的专业正巧和这个行业有一定的关系。”

  董凯把文物修复工作比喻成医生看病,对文物需要像对病人一样“望闻问切”。

  工作中的董凯经常面戴口罩、身着防护服,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以减少文物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刺鼻气味对身体的伤害。在换气扇的轰鸣声中俯身摆弄着调色盘、刷子、喷壶等工具,他们给文物做着精密的“手术”。“对文物实际上和对人是一样的,你不能在治疗的过程中把它弄坏。”医生对待病患时所需的专业性和一丝不苟精神同样是文物修复师必备的素质。

  在文物修复中有时会遇到一项复杂的修复任务,经过二十多天的文献查找、绘制图画、复制翻模等步骤,也仅能完成工作的一小部分。董凯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往返于修复室和家之间,有时候一忙起来连自己的形象也顾不上,“黑眼圈”和“蓬头垢面”更是家常便饭。“这份工作可能看起来比较有意思,但是长时间的机械化劳动同样也会让人觉得枯燥。”

  对这项工作的热爱加上耐心,使得董凯他们凭着钻研精神在重复中不断突破自己。“我觉得在工作中需要探索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然后努力学习去解决,要是有不懂的就得多去请教。”

  正是无数个像董凯这样热情而耐心的文物“医生”,让残损文物重新绽放出昔日的光彩。

—END—

?云冈石窟官微

来源:大同日报作者:吕晓崑王敏彭瑜虞乐乐

编辑:付 洁

责编:张 华编审:王雁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