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不到山西,不懂中国,山西为什么能保留如此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5/3/20

山西,黄河文明的摇篮、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标签。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正所谓“不到山西,不懂中国,到过山西,才知华夏”。

建筑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代表了中华文明历史建筑的精华。山西省古建筑数量和质量都是全国之首,而数量众多的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是全国第一。从寺观庙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到楼塔桥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门类齐全。以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大同华严寺,恒山悬空寺,朔州崇福寺等处为代表的唐、宋、辽、金时期古代建筑早已蜚声海内外。

原因之一:山西是民族融合、佛教兴盛之地。

太原古称晋阳,是中原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然也成为了民族融合的区域。两晋时期匈奴人的汉赵,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的北魏,五代时期的沙陀人之后唐,后晋,后汉,以及蒙元帝国等各个政权,他们或是发迹于此,或是在此建都,所以免不了在此大兴土木。

政权建立以后,引入佛教就成为统治者维系其统治,教化人民的绝佳手段和方法。佛教的兴盛使得大量的寺庙,造像,石窟被营造起来,具有代表性的云冈石窟以及留存众多的佛寺就是最好的例证!

晋商的巨额财富为大量的古建筑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原因之二:晋商的巨额财富建设了古代山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早在秦汉时期,汾阳、平遥等地就已经是重要的商贸重镇;唐宋时期,徽商与晋商已然崛起;明清时期遍布各地的票号更是给晋商带来了滚滚财富。在传统中国,事业有成之后就要光宗耀祖。于是,源源不断的白银汇入山西各地,深宅大院拔地而起。人们熟知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传统民居就是最好的例证。

原因之三:相对于其他地区,山西受到的战争侵扰较少。

三晋地区远离中原,在历史上,受到战争的侵扰较少。由于经济社会的相对安定,明朝时期曾多次将山西人口外迁以补充其他地域缺失的人口。其中,洪洞大槐树就是著名的移民古迹。近代以来,列强欺凌、军阀混战均未在较大程度上波及山西。抗战时期更成立的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这一地区的稳定。

原因之四:山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古建筑的留存。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相对于南方来说,气候相对干燥,更有利于木构建筑的保存。

原因之五:国家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

早在年,国务院就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可见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文物保护工作也未曾停歇。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唐到辽金元再到明清,各个朝代各民族的历史痕迹,留在了山西的庙堂、民居之上。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童年;长城魂魄见证了封建王朝的浮沉;太行山点燃过抗日救国的烽火,整个山西,就是一个可以触摸、可以亲近、可以对话的“没有围墙也没有屋顶的博物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

要读书本上的历史,更要读中华大地上的历史。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游山西,就是在读中华文明演进史,就是在读黄河文化变迁史,就是在读民族融合发展史,就是在读古代建筑艺术史,就是在读中国红色革命史,就是在读劳动人民创造史。

来源:游山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