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云冈石窟第16窟及16-1附属窟的数字化保护项目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外业采集。该项目是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云冈研究院共同合作的公益性石窟保护类项目,以云冈石窟第16窟及16-1附属窟为对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对洞窟进行高精度、非接触式的采集,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档案,为数字化保护、研究及展示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第16窟位于云冈石窟早期洞窟“昙曜五窟”最东端,洞窟呈平面椭圆形,穹隆顶。主尊为立佛像,高13.5米,波纹状发髻,面貌俊秀,褒衣博带,身材挺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窟内整体布局严谨,雕刻精美。壁面大面积安排了千佛的造像,这也是云冈早期洞窟的一大特点。第16窟窟门外东侧有一附属洞窟,编号为第16-1窟,该窟北壁三层龛像中,上层中间龛、中层东侧二龛,三个佛像龛均成为不规则的大窟窿。这并非自然风化坍塌,而是在20世纪上半叶惨遭盗窃的典型例证。由于受长期以来风化、水蚀等自然原因以及人为破坏等影响,第16窟石窟数字化保护迫在眉睫。
第16-1窟北壁菩萨像被盗前后第16-1窟交脚菩萨像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第16-1窟交脚菩萨像现藏法国巴黎色努斯基博物馆
此次项目是年启动的“数字重生——丝绸之路沿线石窟寺数字保护项目”的具体实施。首批项目即围绕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开展,其中云冈石窟16窟项目其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获得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