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莲文化的起源,西方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源自古埃及,日本学者杉浦康平就说:“莲花作为象征充满丰穰力量的装饰的主要表达方式,从地中海世界向东西广泛传播。”
具体到中国,传入时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这时开始可以明显感受到异域莲文化的涌入,这种充满异质性的莲文化“向东亚的传播可以从丝绸之路的石窟寺中得到确认”。
敦煌石窟中不少藻井都是以莲花形象作为顶端装饰,作为边饰的莲花更是俯拾皆是,林徽因在《敦煌边饰初步研究》中认为敦煌北魏洞窟所见的忍冬纹样是“由西域传入,是西亚伊朗一系列幻想中的叶片形象。”
不仅仅是敦煌石窟这一个地点涌现出来了大量的莲花装饰,这一时期的大同石窟、云冈石窟都保留有完好的莲花图案,比如云冈石窟中有莲花化生的时刻,佛像从莲花台中徐徐探出头和身子,莲花与佛教可以说是同时步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在古人感性的生命观中莲花不仅是孕育新生命的象征,更进一步延伸,具有了保护生命和带来永生的功能。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他们用制作尸身木乃伊的方式希望有朝一日亲人能够走出墓室,获得重生。所以莲花造型的雕塑和壁画在埃及坟墓建筑中非常普遍,甚至扩大到其他的建筑形式。
“从埃及整个装饰艺术的角度分析,莲花的造型是整个植物装饰史上最活跃的装饰符号”,莲花在埃及文化中和蜣螂、鳄鱼一样都是生命循环,生死交替的象征物。
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当中赞誉了埃及的莲花,也证实了埃及的莲花崇拜后来在地中海地区传播。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希腊发展出了棕榈莨苕纹样,后来产生了带有波斯帝国特征的萨珊莲花式样,中亚对于莲花的喜爱又对南亚的印度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莲花在佛教中具有深刻的含义,莲花起到的作用不是保护人的肉身不死,而是能够帮助人的灵魂转世投胎,以其他的生命样式继续存活在世间。莲花文化很早就经由中亚地区传播到了南亚次大陆,印度保存至今的阿育王时代和笈多王朝的雕塑就喜欢采用莲花柱头。它们的设计就融入了中亚的莲花纹样。这种莲花转世的文化信仰后来随着丝绸之路也一起传到了中国。
阿育王时代的佛塔和寺庙建筑中经常采用的莲花装饰,也是用莲花意象向人们暗示佛陀的轮回转世。藕断丝连是中国人形容无法彻底断绝关系的一个词语,莲的这种特性让人们将它与生命的修复力相联系,哪吒莲花化身就是中国人观念里莲花修复能力的典型代表。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莲花文化观念里怜子的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西游记》中哪吒是以孩童的身份出现的。在《封神演义》中叛逆的哪吒杀死了龙王三太子,面对龙王的责难,哪吒为了不连累父母,当即表示剖腹、刮肠、剔骨肉还给父母,太乙真人就用莲花救回哪吒,把他变成了人形孩童,哪吒的红花就是莲花花瓣的装饰。
不论是哪个教派都选择了莲花这种植物再塑哪吒的肉身,这一点充分表明了莲花暗示着重生和永生。不论是粉莲还是青莲,莲花这一文化意象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作用。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佛教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之间有了共通之处,它们共同经历了儒家书生的创作,以深受平民百姓欢迎的通俗小说的形式出现在古人们日常生活和想像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