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年回归祖国的第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这件归国佛首的“C位”亮相,也引起人们对天龙山石窟的好奇。
▲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天龙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公元—年)高欢时代,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后,以晋阳为别都,在天龙山开凿了大量石窟。隋代杨广为晋王,继续开凿石窟,唐代李渊父子起家于晋阳,石窟建造达到高峰。
天龙山石窟中,有东魏、北齐、隋、唐各代开凿的二十七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三窟,寺西南三窟,窟之间山径相通。
▲天龙山石窟全景年初,日本建筑史学者关野贞(—)受文部省派遣,对中国、印度及欧美古建筑及其保存情况进行调查。
此次在华考察长达7个月,其中最得意的当属在太原近郊探访到天龙山石窟遗迹。
▲关野贞年摄于英国伦敦为众多精美的石窟造像所吸引,他放弃当天离开的原定计划,在天龙山上住了一宿,翌日又接着攀登浏览,并对大多数石窟进行了初步考察和拍摄,事后撰写了考察报告《天龙山石窟》(《国华》,)。
他的这一所谓“发现”与伊东忠太十余年前找到云冈石窟一样,在学界亦引起不小轰动。
从规模来看,天龙山石窟虽远不及敦煌、云冈和龙门等大型石窟,但其石刻造像几乎涵盖了中国佛教造像史上各时代的经典之作,故备受学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