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石窟是刻在石头上的史书。中国有很多著名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在这些石窟的光芒下,河北石家庄的封龙山石窟可以说是毫无名气,即便如此,这些从古代走来的石头,带着意味深长的味道和谜一般的故事,仍让人为之沉醉。
封龙山位于石家庄鹿泉和元氏两地交界,认真说起来,这里的文物很唬人,曾有五通汉碑、三大书院、四大禅林、三大石窟、两大道观。能有汉碑的名胜全国也没有几处,这里有;石窟在一般的旅游景区并不多见,这里也有。
封龙山石窟现存两处,一处在封龙山西边的西石堂院,另一处是在东边的东石堂院。东石堂院窟内造像己经被毁。西石堂院有石窟三个,自西向东依次为一号石窟、二号石窟和三号石窟。一号窟即为是三世佛窟,主龛坐佛为释迦牟尼佛像,右龛坐佛为未来佛弥勒佛像,左龛坐佛为过去佛阿弥陀佛。除三尊主佛外,墙壁还刻有90多个小佛龛。
冷冷的石壁上字迹已有些模糊不清,为整个石窟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仿佛一道通往异域的大门在人们面前打开。
西石堂院东侧崖壁上刻有武平三年秋礼6字,是石窟始凿于北齐的有力证据。窟内卧佛面相方圆,丰腴圆润,确实体现的也是北齐的审美观,而那华丽的璎珞,则仍似乎带着点北魏遗风。
第二号窟为千佛窟,坐像为释迦像,窟内四壁自上而下雕刻一排排、一组组纵横交错的小佛,共八百多尊。从雕刻内容和手法上看,该窟开凿略晚于一号窟,大约在唐代前期。
与城市中香火缭绕、游客云集的知名寺观不同,隐于山中的石窟更能让人觅得清净、心神安宁,而相比气势磅礴的云冈、绵延千年的敦煌,封龙山石窟似乎少一分霸气,多一分含蓄,引人入胜且耐人寻味。
第三号窟为涅盘窟,窟内刻有释迦牟尼涅盘像,从雕刻手法看可为北宋年间所刻的。人们的信仰千百年来未曾消失,大家往菩萨、佛的身上敬献红布、披肩,顶着衣饰的造像也更具人间化,生出了一种欢喜的味道。
由于年代久远,不少石刻风化的痕迹如同年轮,显出沧桑之感。仔细查看,有些造像已经遭到损毁,甚至被移挪到了不知何处,还有的身体已有裂痕,如此珍贵的石刻遭到破坏,让人不免觉得遗憾。
石窟之内造像密布,虽然体量不大,但内容丰富,十分精美。在中国历史上,进入唐末以后的造像已渐渐脱变了宗教的严肃性,转而与世俗结合,显得更加温婉柔美,如同邻家姑娘般。
山中一片寂静,走在石窟内,似乎只有脚步轻移的声音。历史在前进,人情、文化、风俗在变,这载有人类印痕的造像却静静地藏于山中,属于人间,也远离人间。
封龙山石窟,与敦煌的雄浑壮阔、气势恢宏无法相提并论,与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的博大精深、神奇瑰丽不可同日而语,可是能在这山中默默存在,在风雨侵蚀下顽强屹立,也不能不让人对它们肃然起敬。(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