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73年周恩来视察山西大同,反复强调一句话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1/18

年9月15日上午9时15分,山西省和大同市的各位政府领导人员,早已在大同火车站的站台上站好,等候着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宾。

此时,随着火车的一声长鸣,一辆火车缓缓驶入了站台,车门打开后,周总理第一个从火车中走了下来,他身穿灰色的中山装,向大家挥手致意。此时的总理病情已经有些恶化,可仍每天日理万机的工作,身体已经日渐消瘦。即便如此,他看起来仍是神采奕奕,满面笑容,风采依旧。

随后,在火车上又走下来一位外国人,周总理随即向各位省市领导介绍,这位外国人正是法国的总统蓬皮杜先生。介绍完之后,两人并肩一起走出车站,街道两边的人群挥舞着自己手中的花束和彩带,欢迎着他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远道而来的法国总统蓬皮杜。

周恩来在机场接待蓬皮杜

邓颖超率先视察

蓬皮杜在来中国之前,便提出要去大同参观云冈石窟。至于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仅仅是因为仰慕云冈石窟吗?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父亲当年是大同一带的传教士,蓬皮杜就出生在大同。当然,这只是一些说法,并没有任何的证据。而他访问云冈石窟的动机,可能还真的很难说清楚。

为了能够更好地接待蓬皮杜,在蓬皮杜尚未到达中国之前,便派邓颖超到大同进行了视察,进行了一些部署安排,当地的工作人员在机场接上了邓颖超后,直接便到了云冈石窟。当邓颖超看到接待室中只有几把简陋的椅子时,邓颖超表示还是要因陋就简,还是要以干净整洁为原则。可工作人员还是在一番商量之后,还是决定从外交部发过去的设备中,找出一些质量好的沙发来。

邓颖超视察云冈石窟

邓颖超参观云冈石窟时,对于石窟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他不断地称赞:“规模好大啊!不得了的艺术!”但也对石窟的风化表示惋惜。“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风化?”“要引进高科技处理。”“不管怎样,一定要保护好,我回北京后要给恩来讲。”秋天的大同凉风阵阵,一阵寒风袭来,一位服务员拿来一件大衣,邓颖超说:“非常感谢,不要紧的,我从北京走时就加了衣服,谢谢小同志!”

陪同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

总理来到大同下火车后,来到了宾馆,总理便顾不得坐车一夜的劳累,立刻开始翻阅文件。10点20分,警卫走了进来:“总理,大同市及雁北地区党、政、军负责的同志都到齐了。”周随即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向二楼的接待室走去。走进接待室后,所有人都起身鼓掌。总理诙谐地说:“我不是外宾,请不要鼓掌。”于是亲切的和大家逐一握手,之后询问了每位同志的情况,及各文物古迹的保护情况,要求大家要妥善保存这些珍贵文物。

年9月15日《大同报》的相关报道

短暂的座谈结束后,在10点45分时,周总理陪同蓬皮杜来到了云冈石窟,面对这年前的石窟,周总理看得格外认真,就像是一位资深的文物学家,认真咨询着每一个他能够想到的问题。听到所长的回答后,总理也是频频点头。

此时,从人群中有一位法国的驻华记者走了出来,用生硬的汉语恭敬地问总理:“您以前知道这里吗?”周回答:“我怎会不知道呢?”“那你之前为什么没来参观呢?”“没有时间啊!”周总理的这番回答让人不禁心酸。当时的周总理已经是重病缠身,总理夜以继日地辛劳,连治疗的时间都很难抽出来,面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局面,又怎会有时间来云冈石窟呢?这次也是借由接待蓬皮杜的机会,才能来参观。

当参观到第16窟的时候,这座石窟中的大佛胸前系着一条丝带,是古代内衣上所系着的带子,这是北魏时期常见的服饰,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里的吴带便是唐朝画师吴道子所擅长绘画的飘带。而在当时北魏的石窟中,也比比皆是。这是佛像中国化的一个显著特色。而这尊大佛胸前的飘带与现在西方所佩戴的领带形状酷似,当时周总理灵光一闪,机智风趣地对蓬皮杜说:“你瞧,你们西方人戴的领带,我们东方人早就有了。说不定,你们的领带还是从我们东方传过去呢!”顿时全场的氛围开始变得越发轻松了。

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第5窟

周总理看到云冈石窟,大面积的石雕被风化、渗水侵蚀得面目全非,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神情上流露着惋惜,当时的文物局长王冶秋说:“我们已经搞了十年维修计划。”周总理坚定地说:“十年太长了,你们计划一下,云冈石窟的维护工程要三年搞完。时间太长,我们都看不到了。死是自然规律,我是活不到21世纪的。”当时周总理提到死亡,是那么的幽默风趣。谁知三年之后云冈石窟维修告一段落时,周总理也不幸离开人世,他再也没能见到云冈石窟修复后的样子。

周总理走出了接待室,有八十多位记者站在了门口的屋檐下,总理对法国记者们说:

感谢你们的总统把我带到这里来,如果总统不来,我是没有时间来的,这是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又一见证。刚才说有个十年规划,时间太长了,我们要用三年时间把云冈石窟修好,一定要把这座人类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三年以后,请你们再来参观。

在场的中外记者们听罢,都鼓起了掌,并发出了愉快的笑声。周总理洪亮的声音余音绕梁,在武周山谷不断地回响。

周总理和法国总统蓬皮杜从云冈东小院接待室中走出,面向记者

总理视察大同

午餐过后,下午三点蓬皮杜总统已经休息了。而周总理又顾不得劳累,在当地政府的陪同下参观了华严寺和九龙壁。大同的华严寺,由于历史原因,当时质保留下了两座殿堂,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大雄宝殿周边的建筑由于地势较高,被称为上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院落被称为下华严寺。上华严寺由于地势较高,台阶又高又陡,众人上前搀扶总理,而总理却谢绝了。“斜着身子可以上去。”于是没有让别人搀扶,自己扶着石栏,没有停歇一口气走上了台阶。

总理走进了大雄宝殿后,对大殿中的壁画很感兴趣,看到壁画上的长臂罗汉,“他的手伸得太长了,可以把一截看下来。”(当时中国处于众所周知的时期,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不言而喻。)旁边的人听后也都笑了起来。稍后,总理又走到了藏经柜前,取出了几份经卷“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物,一定要保存好。”参观大雄宝殿后,总理走下台阶,在中间停歇了一下,但还是坚持自己独自走下来。而当时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当时的周总理早已身患不治之症。

周总理在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前

之后,总理来到了九龙壁前,这九龙壁是代王府的门前照壁,由于明太祖对于其子朱桂及其宠溺,将其封为代王。而朱桂却在此欺压百姓,建造了堪比故宫的代王府,修建了比北京九龙壁还要大的九龙壁。但由于他并没什么策反之心,所以明朝政府对他也是相对宽容。

总理对九龙壁看得格外仔细,与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壁一般无二,却大很多,全国最大的九龙壁。总理欣赏良久说:“九条龙一条一个样,比北京的要好。一定要保护好这些文物古迹。”随后和在场的人员进行了合影。“一定要保护好文物古迹”这句话成为总理在大同那天说过得最多的一句话。

周总理在大同九龙壁

总理视察完之后,便和蓬皮杜总统去了杭州。这一天的事情,被中法两国的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大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远超省会太原,因为云冈石窟,这座城市不仅属于山西省,更属于世界,这里的文物古迹,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

中法两国友谊长存

在那样一个交通极其不发达的年代,周总理能够有机会视察大同,这离不开法国总统蓬皮杜的请求,就像总理对法国记者们所说的那样:“如果你们的总统不来,我是没有时间来的,这是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又一见证。”

新中国在年刚刚成立时,只有以苏联为首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当时中国为了争取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建交,也想到了一些手段,比如让解放军越过深圳河,暂时先不驻军香港,从而获得英国对新中国政府的认可。但当时的英国也仅仅是为了保住香港的殖民权,而口头认可而已,并没有正式建交。但这也让中国与欧洲一些大国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当时与我国相邻的越南,也在法国的殖民管辖中,胡志明所领导的越南人民与法国的殖民者进行如火如荼的独立斗争,而此时的新中国坚决的表示支持越南人民的独立与解放,这种立场无疑得罪了法国的利益,法国政府也拒绝承认新中国的政府。

在年的日内瓦会议中,法国的孟戴斯弗朗斯总理在会议期间,被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也在周恩来的发言中逐步清楚的认识到,如果不承认事实上存在的新中国是不现实的,于是在会议期间,也借机到驻瑞士的中国大使馆中与周恩来会晤,虽然周恩来青年时期就在法国留学多年,对法国有着一份特有的情感,但作为国家领导人,代表国家之间的交流,这还是第一次。当时的孟戴斯弗朗斯很有意向与中国建交,但很可惜在年的国民议会选举中落选,逐渐辞去了所有在政府中的职务。之后在年和年,没有职务的他也曾两次访问中国,而他的访问却仅仅成为了个人的旅游,而不再代表一个国家。

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

而晚年的孟戴斯弗朗斯曾这样评价周恩来:

在个人方面,这个人的品格非常高尚。他的态度和谈吐,他的与众不同、高尚和具有的魅力,以及对他的国家和使命的坚定忠诚,使人不能不尊重和敬佩他。这就是为什么他占有突出的地位和对中国以及全世界都有影响的原因。

就在孟戴斯弗朗斯逐渐大权旁落的前一年,年,下野的富尔收到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邀请,在5月20日至6月22日对中国为期一个月的访问之后,富尔回国后就明确表示:“法国没有奉行两个中国政策的理由”。可以说富尔的这次访华,成为中法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友谊更近了一步。

之后在年,通过法国驻瑞士大使和中国驻瑞士大使,两人在瑞士的一番沟通后,中国以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的名义再次邀请富尔访华。而这一次,富尔去见了戴高乐,而戴高乐则表示:“您要作为我的代表前往中国。”,因为戴高乐的这句话,这次访问将不再是个人的出访,而是代表两国国家未来的发展。年10月22日,富尔到达北京后与周总理进行了会谈。这次建交自始至终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下进行的,在六次实质性的会谈后,中法的建交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

周总理接待富尔访华

毛主席接待富尔访华

在谈判时,富尔表示若同国民政府断绝关系,对法国来说,则要驱逐国民政府在巴黎的代表,在礼数上是欠妥的,这是一个礼遇问题。富尔说:

法国在13年前就犯了一个错误。我个人很愿意承认这个错误,但作为一个大国,很难承认这种错误。我此次愿意同你们共同找出一个办法,使法国不致对过去的错误表示忏悔。而戴高乐将军采取承认中国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步骤,不要强加使他不愉快或丢脸的条件。

最后,周总理也在和富尔的多次磋商下,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积极、有步骤的方案。中法两国也很有默契地按照这套方案逐步落实。

而在海峡对岸的蒋介石知道中法两国建交的消息后,也很有默契地派人将驻巴黎的代表召回。看着墙上那一张扎满小旗的地图后,将扎在法国位置上的小旗不情愿的拔了下来,用力的甩在了地上。蒋介石知道,在外交的领域,中国只有一个,而面对法国目前的态度,他在巴黎的代表也不在具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法国是欧洲发达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建交之后,也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做出了一番表率,之后欧洲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中法建交之后,戴高乐也多次表示希望能到中国来旅行,但可惜的是尚未成行,戴高乐在年11月去世了,这也成为中法建交史上的一次遗憾。

中国驻法大使黄镇与法国戴高乐总统

冒雨送行坚持不打伞

戴高乐去世两年后,年9月11日,法国新任总统蓬皮杜来到了中国,成为了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总统,这件事对中国和法国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蓬皮杜此次访华时也已身患癌症。而同样饱受癌症晚期之苦的周总理亲自对接待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总理陪同蓬皮杜在北京参观了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皇穹宇。在山西大同参观了云冈石窟。在浙江杭州游西湖,参观了花巷观鱼、三潭印月、灵隐寺。在上海,登上上海大厦顶层,观看上海全景。

周总理与蓬皮杜在上海大厦顶层

年9月17日中午,蓬皮杜乘专机回国,此时身患癌症的周总理依然冒着大雨,坚持为蓬皮杜总统送行。

雨下大了,周总理派专人为蓬皮杜和他的随行人员们撑伞,将他们送上飞机。警卫人员想给周总理撑伞时,总理却拒绝了,他严肃又慈祥地说:“你们看,欢送的群众都没有雨具,在淋着雨。这么多群众也没打伞,我怎么能打伞呢?”

周总理在冒雨到机场送蓬皮杜总统

蓬皮杜的专机起飞后,随从人员立即给总理递上一条毛巾,可总理没有伸手接毛巾,却转身朝群众走去,跟大家亲切握手。在工作人员的一再催促下,总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群众,走向汽车。当总理一只脚刚跨上车子时,又突然停下了脚步,转身叮嘱接待部门的负责同志:“赶紧给欢送客人的群众喝姜汤祛寒,都要喝上热的姜汤。”此情此景,使在场的法国记者深受感动。

蓬皮杜总统后来也曾多次感言,周恩来是他所见过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印象最深的一位。而癌症缠身的蓬皮杜回国半年后便去世了,周总理也在三年之后去世。但两位老人的这次旅程,却让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

我们今天的中国,能够在国际上取得话语权,中国人能够在各个国家上赢得一份尊重。这离不开周总理的恩德,是他,用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整个世界,让中国稳健的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