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云冈2021重塑元年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1/15

2月19日,一场春雪后,大同依稀变成平城模样。

雪中云冈,真容巨壮,一派北魏气象。

却分明不是北魏。不过,在北魏以降余年间的云冈石窟史上,“2月19日”,是无数时间节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年2月19日,是云冈研究院成立一周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让我们走进云冈,看看过去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这一年,是云冈强基固本之年

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作出重要指示: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个月后的年2月5日,经山西省委同意,云冈研究院“升格”,明确为省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归口省文物局管理,大同市政府负责日常管理。

年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正式挂牌。

▲云冈石窟管理机构沿革

▲云冈研究院

杭侃,云冈研究院首任院长。挂牌之前的2月11日,他作为专家,刚刚在牛年春晚的太原天龙山佛首回归节目中亮相并点评。

“这一年里,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科研立院’,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再到山西大学副校长,直至云冈研究院院长,作为“外来者”,杭侃“科研立院”给云冈带来的“新”,显而易见。

他所坚持的学术和科研为先,其来有自。杭侃的老师,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石窟寺考古的奠基人宿白先生,曾发现对云冈研究有巨大意义的“金碑”,并数次到云冈考古。

▲成立大会

▲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

“科研立院”,首先在科研和保护项目增量的变化上。在云冈的争取和各方支持下,文保项目储备厚度增加:制定《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工作“十四五”规划》,稳步开展洞窟修复项目,同时向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申报文物保护项目20余个,内容涵盖危岩体修复、洞窟加固、文物数字化、山顶考古遗迹保护展示等……

同时,扎实推进各类保护工程13项。其中抢险加固工程、彩塑壁画保护修复服务项目各2项,日常养护项目3项,数字化保护展示项目6项。这些保护工程,阻止了文物险情的进一步发展,让云冈文物得以“延年益寿”。

▲云冈石窟第1至3窟间危岩加固及防排水工程

▲云冈石窟罗汉堂周边及龙王庙沟洞窟加固工程

立足于“科研立院”的发展目标,云冈研究院年先后建成云冈文保中心、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云冈石窟文物安全与监测平台和各类文保实验室,获批“石质文物保护与研究山西省文物局科研基地”“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院士科技创新中心”“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争取成为国家级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中心。

▲云冈文保中心

▲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

▲云冈石窟文物安全与监测平台

▲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同时,持续推进云冈数字化建设。先后实施完成云冈石窟第11窟、第19窟数字化保护项目2个数字化项目,永乐宫壁画数字化展示项目,完成云冈石窟典型洞窟数字化建模与三维信息系统构建项目(第13窟)、罗汉堂及94块残件的数字化采集。按照山西省文物局统一部署,完成大同、朔州、吕梁、忻州4个市共计处石窟造像和摩崖石刻的田野调查工作,协助完成“山西省北部石窟寺调查”,完成百余处石窟文物数字摄影与考古绘图工作。为进一步推动科研工作,云冈研究院还拟申报国家级科研单位,目前已通过省科技厅审核。

“年开展的科研项目,数量创历年之最。”云冈研究院研究员王雁卿说。

年12月14日,两个会同时在云冈研究院举行,作为院长的杭侃,显得异常忙碌,不时在两个会之间“穿梭”着。

这两个会,一个是纪念云冈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座谈会,一个是由云冈研究院、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及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石窟测绘专题研讨会”。因为疫情,测绘专题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虽然座谈会来了很多重要嘉宾,但杭侃对后一个研讨会一点都不敢大意。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在近几年受到国家和公众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