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寺。莫高窟在举世闻名的敦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而龙门石窟则矗立在九朝古都的洛阳南郊伊河上。
卢舍那佛龙门石窟为何要建在伊河?
龙门石窟这个地方有一个很重要的自然条件。龙门石窟这个地方的材质,它是古生代的石灰岩质地非常的坚硬,所以特别适合雕刻。而且可以雕刻比较细腻佛像。对于雕刻造像来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伊河边上修建始于北魏
龙门石窟从北魏时期开始建造。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后。深信佛教的北魏皇室贵族们看中了龙门这块风水宝地,不惜人力物力在坚硬无比的石灰岩石上雕琢佛像,石窟群全长一公里多,将近有多座大大小小的佛像。
虽然说从从北魏时期就开始建造,但是北魏时期所建造的佛像的数量只占到30%左右隋唐时期占到了60%左右,剩下那10%是各个朝代的补充,雕刻的佛像很少。基本上维修和维持现状。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最先开凿古阳洞、宾阳三洞、火烧洞、莲花洞石窟寺。其中仅宾阳三洞中间一个洞窟就开着了将近24年之久。用工达到,个之多,也是龙门石窟中最为宏伟壮观,最富丽堂皇的一座洞窟。
龙门石窟在宾阳洞的入口处两边,曾经有两幅大型精美的雕刻艺术作品,帝后礼佛图。堪称是艺术珍品。但是北魏以后一直到唐代,历代在龙门一带从未间断改造和新开凿石窟,雕塑过佛像。
武则天的功劳很大
唐代最为兴盛。因为在隋唐时期是佛法最为兴盛的时代,所以建造佛像的数量是最多的。现在龙门石窟中的坛子洞,万佛洞,奉先寺以及东岸乡山上的大部分洞窟。都是唐代开凿的,而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诸于武则天。
卢舍那佛前广场武则天为了取代李唐玩,登上帝位,曾经利用佛教作为自己夺权的工具,宣称自己是弥勒佛转世来拯救人。所以在唐代雕刻的佛像中,弥勒佛占了很大的比例,他甚至指使白马寺的和尚薛怀义杜撰了佛经。为自己夺取李唐江山奠定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在唐代开凿的这些洞中,奉先寺就是他不惜血本完成的一项工程。
卢舍那佛
奉先寺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年)。完成于高宗上元二年(公元年)。历史三年时间,长达35米,南北宽30米,是唐代开凿诸洞窟中最为雄伟壮观的一哭。其中有一座现在几乎已经成龙门石窟的象征佛像。那就是主像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2×1.9米,美如新月秀目细长。面带微笑,端庄秀丽,宁静慈祥,据说这尊卢舍那佛正是以武则天的形象,来加以塑造的。
卢舍那佛全貌卢舍那佛在佛经中指的是佛的报身相梵语为光明的普照,代表佛的智慧,而武则天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曌”也正合此意,这点绝非是偶然或者说是巧合,唐代以后,龙门石窟的洞窟与佛像的开凿基本出保持原状。
护持和修缮
以后历代所做的工作主要是维持工作,比如宋真宗(公元年)。龙门石窟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修整。这次工程一共休整了佛像数量达,持续了很长的时间。
龙门石窟修缮现在奉先寺,卢舍那佛的佛座上,还能够看到这样一则题记“三班借职监伊河竹木兼本镇烟火。”有机会的一定要去看一看。
参考资料:《洛阳龙门石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