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净顾着追逐远处的风景了,几乎除了我们地处中原的河南之外,祖国各地多多少少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总觉得远处的风景就是最美的。但是今年的疫情,不再适合远游,于是开启了我的河南省内游,让我有了一个重新认识我们河南的机会。
巩义石窟市景区大门我在巩义市继永昭陵、康康百万庄园之后,来到了今天的第三个景点,位于巩义市区北五公里处河洛镇大力山下的巩义石窟寺。巩义石窟寺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一脉相承,都是先后开凿于北魏时期,而巩义石窟寺与龙门石窟更是相近,同属于河洛文化圈。
石窟市门票是每位30元,本打算还是采用扫码听电子讲解的方式来了解这座石窟寺,可是这里没有开通这个功能,就请了一位导游,我请她讲的要详细些、仔细些。
石窟寺内大雄宝殿石窟寺简介上介绍此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这和我听史学家讲得有点不一样:公元元,北魏孝文帝去世,他的第二个儿子元恪,史称魏宣武帝,继位后的第二年,为了给他的父亲孝文帝、母亲文昭太后做功德,下诏书依照北魏故都大同云冈石窟的形式在洛阳龙门山开凿石窟,后来又把石窟开到了巩义。这样的疑惑还有待探究,希望史学家能早日破解谜团。
石窟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迈入寺院大门,这是一个四合院形式的建筑,迎面是座供奉释伽牟尼的大雄宝殿。绕过大殿向后走,一座孤山兀主眼前,这就是邙山的余脉“大力山”。这段山脉岩层为黄砂岩,硬度较底,跟坚硬的龙门岩石层比较,更容易开凿,这应该也是选址这里的主要原因了。
石窟寺内一景整个寺院里,空空荡荡,寂静无声,只有偶尔的几声鸟鸣,就我与导游两个人在其间穿行,我发觉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种人少时的游览氛围了,可以不被干扰的静心参观,自得其乐又乐在其中并其乐无穷。
眼前的洞窟从西到东,一共有五个洞窟,呈一字形排列。洞窟前面是木构屋檐式建筑,刚开始在北魏时期相当流行还样的建方,现在除了甘肃敦煌的莫高窟还有,其他的地方以经很少见了。因为刚开始这样建造本意是想保护佛像不被风雨侵蚀,可后来发现这样不仅影响采光也影响洞内通风,就逐渐摒弃掉了。
石窟寺内一景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第四窟里面的“帝后记佛图”,这幅图仅是巩义石窟寺的镇寺之宝,也是我国国家级别的文物呢。
说到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就不得不提到洛阳龙门石窟,早在年,龙门石窟的崖壁上也有一块这样的浮雕图,但是后来被美中再加上洛阳当地的一伙盗匪给偷盗卖到了境外。直到五年后,孝文帝礼佛图出现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则出现在了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从此这对帝后夫妻二人开始背井离乡又天各一方。
孝文帝礼佛图随着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的丢失,巩义石窟寺的这块帝后礼佛图就成了现有的独一无二,尤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物了。
石窟左右两边石壁上,分别是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各分上中下三层,采用浮雕技法。场面宏大,浩浩荡荡,把帝王将相的雍容华贵和纤巧多姿的后妃公主雕刻得生动传神。图中,通过夸张的身高对比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皇帝身高最大,侍从也多,后面的大臣则越来越小,侍从也越来越少,皇后这边也是这样。
文昭皇后礼佛图皇后礼佛图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跟在皇后后面有一个拿手提包的贵妇,这应该是关于女士包包的最早记录了。
石窟洞中雕刻的各种佛像故事,以及石窟供养人像等,都是依据现实生活中的人创作的。甚至比有史书上的记载要更加真实可信。
“外面的景点看得过来,数得过来,而我们河南的景点多得好像数不过来,也看不完,那怕是一个不起眼的石碑,破败简陋的小寺庙,背后都有着上百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我们河南旅游,就象品一杯香味醇厚的绝佳铭茶,让人回味无穷又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今天,关于巩义石窟寺的游览,就先停到这里,明天继续。
有对石窟寺感兴趣的朋友吗?欢迎来自您的探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