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为啥大同只做过少数民族的都城,却没有成为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5/3/20

大同是我国九大古都之一,曾是北魏的都城,也曾是辽代和金代的西京。总之,大同曾做过少数民族的都城或准都城,但是从来没有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没有成为汉民族的都城,原因何在?

大同新平堡长城遗址

先来说说大同为啥能成为北魏都城。大同地处农牧交错带内,据研究,在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大同周围有天然的牧场,广阔的平川之地,适合游牧经济发展。

另外,平城地区与蒙古草原的天然地理联系,可以确保拓跋族在图谋中原时,最大限度保证游牧经济和草原政权的移动性,既有利于紧密联系草原大后方发挥游牧民族优势,又能够根据形势需要保证进退有序。

而且北魏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民众根基依然是牧民群体,游牧兼狩猎是主要的生活方式,一旦脱离蒙古高原就会丧失生存基础。游牧经济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转变为农业经济,因此建都中原会动摇其国家根基。

大同古城四牌楼

后来的历史证明了上面的说法,北魏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弱化了对草原经济的控制,在北方六镇叛乱下削弱了国力,快速灭亡。

但是对于中原王朝就不同了,长安、洛阳的自然条件都较大同优越,根本没有充分的理由定都大同。大同这地方纬度高,气候苦寒,物产不能支撑一座大都城的运转,而从外地大规模运输粮食到大同也不现实,这地方的水运并不便利,缺乏运河连接。

同盆地年降水量一般是-毫米,大同等地不足毫米,降水量分布严重不均且极端天气多发,四季降雨分别占全年的16%、62%、20%、2%左右,且洪涝灾害频发。早在北魏时期,平城居民住所就经常因六月暴雨“京城水溢”。

大同,云冈石窟

大同的土壤主要是淡栗钙土,要分布在-米的山地、高原及河流阶地上,约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万亩的80%左右。淡栗钙土肥力较差,大同市的自然植物是以针茅属为主的草本植物,还有兴安胡枝子、百里香、蒿类等,主要为干草原景观。

所以大同对农耕民族来说,根本不是理想的发展区域,长安地处关中平原,洛阳也有大片平川,何必要定都到偏北的大同呢?

大同自古以来的定位就是军事重镇,必须要派重兵把守,而非一座全国中心城市。今天山西的主要人口也集中于太原、运城和临汾等城市,而不是北边的大同和忻州,地理环境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你赞同这一看法吗?欢迎留言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