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塔是一种外来的建筑形式,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传来的。据佛经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死后,弟子们将他的尸体焚化,结成了许多舍利子,这些舍利被8个国王分别取走,并建塔供养。其后,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也纷纷建塔供养。古印度将这种塔称之为“窣堵婆”,意为坟冢。
印度的塔有两种形式,除“窣堵婆”外,还有所谓的“支提”塔,这种塔又被称之为“塔庙”(礼佛集合的场所)。这两种形式的塔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艺术匠人的再加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分别形成两种建筑系列,前一种即“窣堵婆”形成中国的古塔系列,后一种即“支提”成为中国石窟系列。
这两种塔的形成在传来的初期是分别发展的,到了南北朝时期,在石窟造像的同时,初步将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即在礼佛的洞窟中将塔雕在洞窟的中央,便形成了中心塔柱式的洞。
塔形窟的塔身部分仍然沿用了传统的仿木构建筑形式,仿木构建筑形式是我国的传统作法,早在汉代就已经流行。这种形式到南北朝时期又被石窟艺术所接收,首先是云冈第二期中开凿的12窟开启了这种形式的先河。以后,天水的麦积山、洛阳的龙门、天龙山、响堂山等石窟都大量采用了这种作法。
石窟的早期形式“支提窟”是供养、纪念佛容貌的地方,容貌或雕或绘,因此早期的洞窟具有庙的作用。
塔是埋藏佛的骨灰的地方,有坟的作用。后来把塔建在“支提”窟的中央,作为供养和崇拜的对象,这是把塔与支提结合在一起了。
严格地说,中心塔柱的塔与寺庙院中塔是有区别的,这种塔与普通塔有形似之处。云冈石窟第51窟的中心塔柱因开的是塔形龛,所以该塔与普通塔很相似,该塔也分为几层,层与层有塔檐,而其他洞窟的塔则开的是仿木屋式的龛。所以,云冈石窟的大多数洞窟的中间,都有一个直通窟顶的塔柱,塔柱四面都雕满了各种造像,此塔柱被称为中心塔柱。
有中心塔柱的石窟被称为中心塔柱式石窟,此种样式的洞窟是最主要的洞窟样式之一。尤其是第51窟的中心塔柱,因佛龛开的样式很具中国特色,而具特殊的代表意义,在中心塔柱样式的洞窟中有典型的代表性。
另外,在塔身和塔四周壁,除有大量的飞天造像之外,还有数量相当多的伎乐天造像。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窟等北朝诸石窟亦是如此。根据佛经,凡佛国上界,一切从事音乐、舞蹈活动的菩萨、神众,都可称之为伎乐天。用现在话讲,就是在天宫里为佛服务的职业歌舞演员。
在云冈石窟之中,伎乐天的形态多变化,或持各种乐器,或合掌、或持花、或持彩带、或以手势及身体的扭动呈歌舞状。在安排上,似无一定的规律,一般为乐舞相间,如第7窟后室南壁门拱上部的伎乐天,在舞蹈之中,每人手持一件乐器,既歌又舞;有的舞蹈居多,有的洞窟奏乐者居多,如第9窟后室明窗西侧的伎乐天,手持琵琶、横笛、排箫等。
伎乐天在构图上,布局统一有强烈的图案装饰效果。伎乐天的造型生动、质补、无固定模式。其造型多为男姓,高鼻深目,头上束,上身裸体或著裟,或系裙披巾,其脸型及服饰,有明显的西域特征。
张梦章:(文博硕士)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同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