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素有“地上文明大省”之称,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无数珍贵的建筑遗存,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又使它们完整地保存下来。
而在这些珍宝级的建筑中,又数佛教建筑的遗存最为璀璨。自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原,便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而山西这个地方也留下了这门宗教不断成长的“佛系”痕迹。今天就来找找看山西那些“佛系”遗存的宝地吧。
山西省博物馆宝藏深藏
在山西省博物院中,有专门的主题展厅“佛风遗韵”来呈现山西众多与佛教有关的出土文物或石窟佛造像,其中很多来自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但山西古代的佛教雕塑作品除了来自享誉中外的两座石窟,还有很多隐藏于乡间古刹,且有些保留得更加完整,博物馆对这些文物亦有收藏。
随着佛教在山西的发展变化,佛造像的体态、神情特征,材质及用料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些变化印证了佛教与不同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变化,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在馆藏中细细发掘。
天龙山石窟探寻24洞窟
天龙山曾是北齐皇帝高洋之父高欢的避暑宫,山下建有天龙寺,天龙山的石窟分布在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一共24个洞窟。保留了从后三国时期到唐代不同时期的佛教石窟规模及佛造像。
五台山盛唐佛山
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并在中外佛教界发生重大影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据《古清凉传》所述,这个期间整个五台山的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由于佛教在此地流传时间之久,五台山保留了初唐、盛唐、晚唐的各种规模建制的佛教建筑,全国留存的4座唐代古木建筑也都在山西,且皆围绕着五台山而建。五台山可谓是佛教建筑文化的宝库。
佛光寺盛唐大寺的传说
佛光寺坐落于山西五台县的佛光新村,据史料所载,佛光寺最早始建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来崇尚道教的唐武宗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公元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光寺才得以被重新修建。而佛光寺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保存完整的唐代建筑、雕塑、壁画、题记,被誉为“亚洲佛光”。
雁门关千古关隘一朝得名
雁门关作为自古兵家必争之要地,自东汉起就在军事之中承担重要位置。但有“雁门关”之名还是始自唐初。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云冈石窟百年石窟的痕迹
在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云冈石窟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统治者的更替在云冈石窟留下了极其明显的痕迹,而这座“灵岩大阁”,亦是金朝佛教建筑的范例。
华严寺太阳神之威
华严寺之所以朝向和其他的寺庙不同,是因为辽代的契丹族崇拜太阳,以东为尊。华严寺是国内极少有的坐西朝东的寺庙,而且很多佛像都有胡子,这便是辽代草原民族(契丹)的佛造像的最大特点之一。
应县木塔绝世释迦塔
应县木塔景区分为前面的木塔和后面的佛宫寺,先有寺后有庙,属于辽代佛教建筑的关键遗存,亦是最高纯木释迦塔,体现了木制建筑的精湛工艺。
永祚寺风格融合的杰作
永祚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初名永明寺,万历三十六年五台山高僧妙峰和尚奉敕续建,易名永祚寺。因此寺庙是在明朝所建。但在清初,官方又为这座寺庙续建了山门,完善了禅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规模的寺院。因此这座寺庙可谓融合了明朝及清朝的两种建筑风格。但在战乱岁月,古寺饱经沧桑,到民国末期,寺庙已满目疮痍,却仍可窥见当时的建筑体系。
编辑
王子腾
文
喻婵
封面图
孙旭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end-
你对山西的印象是怎样的?
通过留言和评论分享给我们吧~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那就动动手指
右下在看吧~
YouMayAlsoLike
这辈子的愿望就是住一次这样的林中小屋
为什么90后都曾有过一个外景主持人梦?
说起幸运面,苏广皖的80后可坐不住了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作者/来源:时尚旅游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