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是山西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内有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边塞长城和明代大同府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古迹,然而有一处残破的寺院和佛塔却鲜为人知。这座寺院名叫圆觉寺,寺内有一塔故得名圆觉寺塔,虽然都很普通,但是有一件活宝至今都运动自如,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功能。究竟是什么活宝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圆觉寺位于大同浑源县,据清代《浑源县志》记载:圆觉寺,在州治东,金正隆三年僧玄真建。由此可知,圆觉寺始建于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圆觉寺在战乱中被毁,后来也因为无人修缮,所以直到现在圆觉寺都未能恢复原貌,如今人们能看到的只有一座一进深的院落,一座两层楼台,以及最宝贵的圆觉寺塔。
据专家考证,圆觉寺塔与寺院同时修建,只在明清两朝修缮过几次,然后就一直保存至今,历经战火纷飞和多次地震也都依然能够屹立不倒。圆觉寺塔为仿木结构八面砖塔,共计九层,由基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构成。基座高约4米,每一面上都有栩栩如生的舞乐人像浮雕;塔身中置有须弥座和释迦佛像,并且施以彩绘,直到现在依然色泽光鲜;塔顶上的结构较为复杂,有莲花塔刹,宝盖和珠宝等,以及一件精巧的青铜候风鸟(翔凤),站立在圆盘上仿佛就要振翅腾飞。
青铜候风鸟就是圆觉寺的活宝,千百年来依然转动不息,让专家们都感到惊奇不已。候风鸟是古代的测风仪器,如候风必处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或以竿首作盘,上作三足鸟……风来则鸟转,回首向之……(《观象玩占》)。候风鸟在古代史料中的记载较多,但能完好保存下来的却少之又少,比如《云南通志》中提到广州怀圣寺塔,以及大理崇圣寺千寻塔都有候风鸟,但可惜后来都被毁了。如今,保存至今且依然能完好运行的侯风鸟,也仅仅只有圆觉寺塔了。
文物专家们表示,圆觉寺塔侯风鸟不仅制造精美,而且还用了特殊的材料,以及防锈蚀技术,但可惜至今专家们都未能破解其千百年不锈不腐的奥秘,因此其研究价值也可想而知。看到这里,或许您也感到纳闷了,古人为什么要测量风呢?古人测风,主要是帮助农业生产,山西自古天气干旱雨水少,因此观察风向和风速,可以大致判断雨季的来临。除此之外,行军打仗也需要先测风观天气,否则就会出师不利,这在古代是最大的忌讳。不管怎么说,古人制作候风鸟始终是一种美好的期待,表达了广大百姓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渴望,因此圆觉寺塔的侯风鸟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象征意义。
特点二:不晃动。圆觉寺塔的塔刹是实心铜铸造,固定在塔顶纹丝不动,因此圆盘套在塔刹顶端就十分稳定,所以侯风鸟固定的时候前后左右都没有缝隙,除了能灵活的转动之外不会偏移,而且其他的侯风鸟固定不牢左右晃动就容易毁坏。
特点三:勤维护。众所周知,油脂具有润滑的作用,因此侯风鸟旋转之处古人也涂抹了鱼油,不仅可以降低摩擦力,还能保护金属,在摩擦的时候降低损耗。现如今,当地居民还是会定期维护保养,用油脂涂抹在旋转处让它一直保持原样。圆觉寺塔侯风鸟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活宝,人们根据它总结出来不少天气谚语,比北风常主雨,南风常主旱,小南风有雨不大,大南风天晴气燥……不仅反映出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情趣,也表现出他们对圆觉寺塔侯风鸟的喜爱之情。参考资料:《山西寺庙大全》作者:山西寺庙大全辑委员会,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