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朔州宝贝北魏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的故事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3/18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北魏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的塔刹,陈列于朔州马邑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塔刹曾存于朔州崇福寺,距今已经年,它的“另一半”塔身在宝岛台湾。

现在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三个时间节点了解这座石塔的前世今生。

第一个时间节点是北魏。

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后传入中国。汉武帝时期,打通西域后的“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中西方文化的重要通道。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对佛教非常重视,在一封信函中写道:“愿助威谋,克宁茺服。”这位在马背上开疆拓土的北魏开国之君想称霸中原,打算借助佛教的力量,不久便推出振兴佛教的措施。公元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大同市),此时是佛教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人人信仰,家家供奉佛像。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诞生了。它是北魏天安元年(公元年)宫内小臣曹天度为祭奠他去世的父亲和儿子建造的,故名。

公元年(北魏天安元年)5月的一个深夜,难以入眠的曹天度在房间里悲痛不已。他的父亲和儿子相继离世后,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突然他内心萌生出一个想法,要倾尽所有家当建造一座石塔,以祭奠父亲颖宁和儿子玄明。于是,曹天度遍寻能工巧匠,帮助他完成心愿。据说,工匠都是修建云冈石窟的,石塔采用与云冈石窟同样的细砂岩材质。在他的主导下,历时3年,宝塔建成之初,其风华绝代的气质便惊艳世人,大气,下宽上窄,平顶四方,将中国重楼建筑与印度塔身构造完美地结合起来。千佛石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共九层。塔座及塔身通高.1厘米,塔刹通高57厘米(其中榫头7.5厘米),契合之后高度为.6厘米。全塔共雕刻佛像尊,且逐层雕有供养人像,男女各人,是目前世界以独立个件雕刻最多的佛像成品,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独立个体雕刻佛像最多的楼阁式佛塔。千佛石塔的成功建造直接影响了当时皇室大造宝塔的风气,其造型正式树立了“中国塔式”的新典范。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全塔身首分离。远在台北历史博物馆的塔身和塔基也是该馆5万件文物藏品中首屈一指的镇馆之宝。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对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和造塔史具有重要价值。

石塔底座刻满文字,道出宫内小臣曹天度倾力造塔的心迹:“佛教意旨本身是端重而清寂的,因此,佛法的宏扬很需要仰赖于人……奉佛之人总担心自己做得还不够,而对那些实际去行动者,其实必自有回报。所以我‘感竭家珍’,造就这座石塔,‘饰仪丽晖’,求解除心中长年挂虑之外,并希望藉此祝福当今皇上寿比天地……”虔敬的语言情真意切,曹天度不但为皇上、皇太后、皇太子这一大家子祈福,更祝愿“诸同僚、内小臣”,及现存已故宗亲都远离沦于涂炭之苦,大人小孩均能得到佛的保佑。祈祝已毕,他最后说,这塔,是为他的亡父、亡子而造。石塔的细节做得非常完美,塔刹由覆钵、相轮、山座、榫头四部分组成,其中须弥山座呈六层重环,上面雕刻有海波纹饰,纹饰上雕凿木造式房宇佛龛,中段为覆钵,四角均刻以蕉叶,蕉叶间四面各有双手合十之童子像。相轮则由相轮与宝刹组成,相轮为七重,雕刻精美。塔身仿汉阙式木结构建造,屋顶、排瓦、斗拱、椽望等一应俱全,各层塔四隅上部翘出塔檐,宽度层层递减,使塔的轮廓微微内收,挺拔俊秀,石塔每层分别刻着数量不等的佛像,精美异常。塔基正面浮雕狮子,狮子象征护法,尾巴卷曲,圆目张口,非常威武,两侧雕刻着供养人的形象,男像身着袍冠,女像穿着长裙,身体呈前驱状,惟妙惟肖,实为一件传世珍品。后辽金时期辗转运到朔城区,安放于崇福寺。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上世纪30年代。

当时,山河破碎风飘絮。千佛石塔也历遭磨难。年的一天,持枪日军把崇福寺围了个结结实实,精美绝伦的石塔被搬运装箱,本地爱国人士丁克成冒着生命危险将体积偏小的塔刹藏起来,于年献于崇福寺,保存至今。而塔身和塔基则被日军运往东京。   第三个时间节点是年抗战胜利。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国开始向日本追缴失去的文物,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委员会由众多文博界的泰斗和有识之士组成,包括梁思成、李济、张凤举等人。文物追讨工作非常困难,历时好几年,最终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日本将一些公开抢掠的文物先后分6批归还中国,共计箱件,运送到台湾。九层千佛石塔是日本战败归还的第二批文物中的一件。年,以登录号号编入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至今仍存放于该馆。

九层千佛石塔身首分离近一个世纪,能够合璧成为海峡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其间,有关部门一直在坚持做这项工作,期盼能够早日梦圆。

山西晚报记者郭志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