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黎3月24日电 通讯:永驻人心的中法友谊故事
新华社记者杨一苗 任珂 刘翔霄
“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24日下午在法国巴黎举行,三个中法两国之间延续了几十年的温情故事娓娓道来,让在场观众不禁动容。
格雷瓜尔·戴高乐:延续祖孙三代的圆梦故事
黑白照片上,两个中国女孩儿正坐在台阶上,相视而笑。这是年北京的夏天。那时,23岁的格雷瓜尔·戴高乐举起相机,将这一瞬间定格。
格雷瓜尔是戴高乐将军的侄孙。55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眼光和卓越智慧,做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而格雷瓜尔的父亲贝尔纳·戴高乐,曾任法中委员会主席,受到过毛泽东主席接见,并成为戴高乐将军和毛主席的信使。
祖辈们打开了中法之间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这也在年轻的格雷瓜尔心中留下深深印记。他说:“戴高乐将军一直对从未到过中国感到遗憾,这也让我对这个国家充满好奇。”
年,当格雷瓜尔第一次来到中国,把镜头对准这个陌生的国家时,他便停不下来。北京、西安、成都、重庆、上海……他连续走访了中国十几个城市。在他的镜头中,街头玩耍的孩童、树荫下乘凉的老人、公园里练功的师徒,一幅幅中国人日常生活画面,都成为他镜头中独具美感的作品,并最终结集成书《中国目光》。
近几年,格雷瓜尔又多次来到中国,他仍然喜欢拍摄中国的里弄街巷、田野村庄。不同的是,他开始将“现在的中国”与“过去的中国”放在一起,从中看出“变与不变”。
他对新华社记者说:“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始终吸引着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的传统与中国人积极的精神从未改变。”
阿兰·蓬皮杜:期待与中国的每一次“相遇”
“我父亲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总统。”法国前总统乔治·蓬皮杜的儿子阿兰·蓬皮杜24日说。年9月,乔治·蓬皮杜访华时,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参观访问了山西省大同市及云冈石窟。
当法国第五大学医学教授、蓬皮杜艺术中心理事阿兰·蓬皮杜于年来华时,也首先选择访问大同市。他不但参观了父亲当年走过的地方,还希望做得更多。他说,我的父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