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公交车直接到景区门口,放弃乘坐电瓶车,还是自己慢慢走进去,虽然有点热,但偶尔拂过的山风还是爽爽的,干脆掀起上衣,敞着肚皮,放弃自尊,享受厚脸皮的快乐好了。
天水小吃瓜瓜然然好像从开始登华山就没坐下吃过饭,主要靠黄瓜和西红柿骗骗肚子,正好景点路边有卖小吃的招呼我,过去一看,有一样像凉皮,其他几种都不认识,商家问我吃啥,只好用手指着说:“这个、这个,这个,还有那个,都给我来点。”
好有像中学生的两个小姑娘,便问她们,竟然连读起来是很有节奏的几种小吃:浆水面皮呱呱然然,四种食品,我饿汉子介绍不一定真好吃,感觉不错,建议自己去品尝。
远眺麦积山石窟中国有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02年去过了,洛阳龙门石窟05年去过了,今年这一趟的起点就是大同云冈石窟,此时来到了麦积山石窟,咱不懂佛教、雕刻、泥塑等等,只是想见证、感受一下古人们在信仰的引导下所创造的这些人间神迹。
危崖壁立的峭壁上布满石窟仰之弥高把信仰雕刻在石窟中葱葱森林中突兀得拔起一垛“麦堆”,像农村高高的麦垛形状,近百米,足有三十层楼高。四壁陡立,通体赭红,有些地方甚至危崖外倾,更增险象,而这陡壁之上,凌空栈道左曲右折,层层而上入云,将众多佛龛石窟连接起来。有游客买票后到了栈道,略为攀登便退下了,实在是步步险象,比悬空寺有过之而无不及。
佛像栩栩如生庄严顺着栈道边上边欣赏,因为麦积山岩石性质并不适合雕琢,所以多是开凿岩洞之后在内部泥塑佛像,栩栩如生啦、惟妙惟肖啦,等等词汇在此省略无数,摘录资料供参考:
昂首天外横空俯瞰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一夫当关恬淡虚无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俯瞰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
高山仰止边游览便照相,有时候趴在铁丝细网罩住的小小木格窗向里窥望那些微笑的佛像,想像工匠在塑造这令人心静如水的笑容时又该是如何的神情专注,在这万般凶险的绝壁上他们用技艺雕琢信仰,用雕塑传递信仰,近二十米高的大佛,慈祥的双目、微笑的嘴角来自当年怎样的一锤锤、一凿凿?一种怎样的虔诚让麦积山绝壁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宝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连思想也跟着懈怠了,来到这里的每一眼、每一步都会使你惊叹、想象、思考、回味……
头晕目眩当走到最顶端的木栈道的时候,发现在此之上还有众多石窟,此时众山尽收眼底,自上而下俯视,恐高之人恐怕要闭目摸索下山了。
在这栈道上上下下不忍离去,今天就这一个景点,别处不去,人文风光舍小求大,自然风光设近求远是俺的旅行准则。
天路下午四点多钟,离开天水,长途大巴,四进兰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