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洛阳的伊河畔,伫立着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巍峨雄伟,浩浩然有大唐气象。而龙门石窟的核心,无疑是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当年,武则天捐资修造“龙门大佛”,据说是以自己的形象为蓝本的。“卢舍那”意为“光明遍照”,好像女皇的恩泽,普照天下子民。
而在钱塘江边的小山上,也伫立着一座“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自梵天寺而上,或自万松岭而下,行至半路的圣果寺,豁然开朗,早见到一处巨大的石窟。主人公阿弥陀佛身高10米,是杭州现存最大的佛像。
此地是一处僻静的所在,即使是熟悉杭州山川风物之人,也多半所知甚少,遑论只知西湖的游人了。故此,雕凿在石壁上的一佛二菩萨,被泛泛地称之为“三佛”,任凭风吹雨打,罕有人瞻顾。
圣果寺遗址(西方三圣像)当年武则天捐出自己的脂粉钱修造“龙门大佛”,是希望借助神佛之力笼络人心,为自己登基做女皇造势。是故,“龙门大佛”气势恢宏,赫然有一股包举宇内的气度。而圣果寺的“三佛”,则要宁定得多。
捐资修造“三佛”的吴越王钱镠,早年南征北战,打下了一片江山,其地北至苏州、南达福州。尔后,钱镠年岁渐长,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遂立意保境安民,并以身作则,虔心奉佛。圣果寺的“三佛”,隐约有与世无争的宁定气象,与钱镠晚年的心境颇合。
钱王祠五代十国很快就过去了,定都杭州的吴越国如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圣果寺的“三佛”也随着时光的流逝,不复当年的胜概。
风霜雨雪,将主尊阿弥陀佛,以及胁侍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造像洗刷得面目全非,只有那些孔洞,还看得出一丝当年榫卯构造的痕迹来。
云冈大佛当年,地处华北的云冈石窟,因为常年风霜雨雪,加上煤灰的侵袭,残败不堪。而近些年来,在相关机构、部门的努力下,云冈石窟焕然一新,那个强盛的北魏,那个梵音佛号不绝如缕的平城,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比起龙门和云冈,圣果寺的“三佛”待遇显然差了些。在此,衷心希望这千年佛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