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新闻 >> 正文 >> 正文

战备仓库中藏着的佛洞,竟是国内最大的,岁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0/18

来上饶的弋阳,第一站就去的南岩寺,它隐匿于弋阳城西的凤凰山下,这是座典型的丹霞山,山势圆浑,内敛而不失大气。我们赶到时已是下午的四点多了,温暖阳光照耀下的凤凰山,呈现祥和之态。

其实南岩寺名气并不大,缘何会来拜谒,只是来弋阳的路上,听了杨怡女作家的一句话:弋阳隐藏着南方最大石佛洞。杨怡是中作协最年轻的会员,上饶师院客座教授。我们最早相识于莫高窟,或因佛窟而结缘吧,这次能来上饶自然要见识下南岩石窟。

杨怡对南岩寺还是蛮了解的,这缘于她在这里做了一年的义工。与杨怡交往很惬意的,在她的身上一点都看不出是位旅美的博士、游历五大洲21国的90后,能看见的是她的温婉,她的佛性,她的博学。

她告诉我:南岩寺的历史可追溯魏晋南北朝,那时就有僧人以岩为屋,在此修行了,唐朝是它的兴盛时期。南岩寺共有13个石窟,目前被挖掘出来的只有四五个,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石窟为寺,隐匿于山的腹部。南岩寺的前坪有一个用花岗岩石栏砌成一个水池护栏,栏中为“放生池”。石窟寺多兴于甘肃,在江南一带十分罕见。

我们走进了南岩石窟中,它三面红岩环绕,寺随岩架立,不瓦而栋,不檐而藩。洞穴最宽达60多米,高30米,深30米,目测至少可容纳千人。据中央美院金维诺教授和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丁明夷教授所考,该洞为我国最大的在自然洞窟中开凿的佛教石窟。南岩寺石窟形成时间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接近。窟内佛雕、石刻风格也可证明它们是一脉相承。

寺内的陈设简单,原始,没有繁华的建设。依洞形而琢的石龛40余座,龛内雕有释迦牟尼、文珠、普贤、观音及十八罗汉等,这些佛像均是在洞壁上直接雕凿而成,沿岩环列成半圆形。佛像雕塑的风格上留有唐朝的韵味,但相比甘肃的石窟佛像来说,还是明显小很多,其装饰的精美度也达不到。这可能与财力有关吧,必尽那时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吧。

让我最诧异的是佛像身上那层白灰,与佛头有些格格不入。我询问杨怡这是为何?她说:这是历史的产物。南岩寺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虽历经多次的战火摧残,但每次都得以重修沿续,香火一直都很旺盛,是一座名扬江南的千古名刹。

建国后,在年僧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离寺返俗,寺庙荒废。六十年代南岩寺变成了国家物资局五O四处战备仓库,在这些天然石窟中存放着大量的粮食,为了防止食物受潮,便在洞内周边墙上刷了一层白色的石灰,就连佛像都难以幸免,被迫穿上了“白大褂”,本身绚丽的色彩已消失无存。

出了南岩寺,沿小径继续探寻其它几个石窟,我们边走边接聊。隐藏在谧静之处的南岩寺,也没有逃过“文革”这一劫难。破四旧时期,狂热分子冲进石窟,将佛头一个个的敲下来,40尊佛像有39尊佛头被砍掉。据说,在准备毁掉释迦摩尼的佛头的时,破坏者突感头痛欲裂,四肢乏力,吓得不敢造次了,释迦牟尼神像侥幸得已完好保存。

南岩寺的这次磨难直到年才算是结束。但在重修过程中也遇见了不少难题,首先就是寻找这些遗失的佛头,当初那些参与打砸佛头的人都已亡故,佛头去向成了谜。后来村民告之:南岩寺附近一直住有对老夫妻,他们是虔诚的佛教弟子,在那非常时期还偶见他们为佛主敬香。政府部门找到了这对夫妻,还做了工作,才获悉佛头在放生池中,并成功打捞出了36个佛头,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后来接佛头又范难了,经过那么多年水中浸泡的佛头,面相都已模糊,想完全找对佛身的确不易。后来又把这对老夫妻请来,他们也没十足的把握,只好沐浴更衣,向佛祖敬香,祈求佛祖保佑。真得很奇妙,经过这番祈祷后,再去接佛首一接一个准,而且不露任何痕迹。就这样这座千年古刹,在历尽磨难后,终于重见天日。

......我们后继又参观了佛史洞、佛传洞、观音洞等,洞内的石壁上都有雕像,有的是讲叙寺庙的建造过程,有的是佛教故事。我比较喜欢佛传洞中的原色浮雕,线条流畅优美,完全能和莫高窟的佛造像有一比。而那些着了色的雕像反而失去了原始的朴拙,有新绘的感觉......

杨怡告诉我:南岩寺的兴旺是近几年的事,因为来了圆坤法师这位德高望重的主持,是他让南岩古寺又一次焕发了佛光生机,香火日渐兴盛,并让寺院蜚声海外成为了传播佛法的圣地。他来自安徽亳州,和您还是老乡,只是他现在南方主持法会,你们无缘相识了。

圆坤法师自14岁礼清禅法师出家,研学三藏,后师从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宏满大和尚,并随师前往泰国、印度、美国、新西兰、日本、香港等地区参学弘法,后随师参与修建庙宇。法师学成后,受邀于浙江永康重建龙鸣古寺。他历经六年艰苦,把一座杂草丛生、瓦砾遍地、殿堂破烂、佛像破损不堪的寺院,重新建成了十几座大规模寺庙后,选择了全身而退,默默地来到弋阳重修南岩寺。

圆坤法师曾语:“龙鸣古寺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座座佛堂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但我是僧人,学会放下,世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一边在听杨怡动情的介绍一边升起航拍器,太阳已西下,我要抓紧时间了。空中俯瞰:南岩寺前方的山脊上矗立着一尊接引佛,而佛像的正面是一汪碧潭,“前有照,后有靠。”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吗?

在这波碧水之中似乎还有影像,我推进小飞机来到它的正面,果然这平静的湖面上清晰映着倒影:左右两边像似是山形,中间又像接引佛的倒影。但转念一想:不对呀,这里的山是圆浑,不可能有高耸的影子,而树的倒影更不可能,因为几乎是垂直拍摄,湖面上不会有树的影子......这异象让我惊疑,不禁让我想起了西藏的拉姆拉措。

拉姆拉措是西藏寻访转世灵童的神湖,我曾经在这海拔米的山梁上静静的坐了多久,也看见了神湖中变换的景像,但它到底寓意着什么,作为我这凡夫俗子,也仅仅只是茫然......而今天,我在这南岩寺这不大的湖中,好像又看见了类似的景致,我不敢妄加揣测,就让它成为我心中美好的期望吧!

沐浴在霞光中的接引佛端庄、神圣,杨怡上前礼拜,我也跟后道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敬畏神灵。在这圣山佛地,听闻的是正能量,遇见的皆美好,怎不让我再道一声:南无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