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的最北端有个城市,它的名字叫大同,以前叫平城。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有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鲜卑族,从大兴安岭深处崛起,于公元年迁都平城,从此开始了它作为北魏都城97年的历史。在这个时期,一个伟大的工程诞生了,一直到一千五百多年之后,依然有人络绎不绝的走进它,瞻仰它,发出声声赞不绝口的惊叹之声,这个工程就是云冈石窟,一个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
云冈石窟20窟露天大佛云冈石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经营的大型石窟,它的开凿年代在公元年~年这一段时间。它是举世公认的与印度的犍陀罗佛教艺术、阿富汗的巴米扬佛教艺术齐名的中华艺术瑰宝,同时它也是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齐名的中国石窟三圣之一。它的开凿年代比敦煌要晚94年,比龙门石窟要早35年的时间,它在年12月14日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会议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的第28处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石窟外貌云冈石窟开凿的山体,名字叫武周山,武周山的最高处有一个防御工事,名字叫云冈堡,云冈石窟的名字由此而来。当年的武周山是北魏通往北方的战略要道,驻扎了很多的军队,而且是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北魏皇帝经常在这里遥拜北方,以祈求神灵的护佑,这是把云冈石窟选择开凿在武周山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就是武周山的山石属于侏罗纪的长石石英砂岩,砂岩比较容易雕凿,这是选择开凿在武周山的第二个原因。比较容易雕凿,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风化,所以云冈石窟目前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风化的问题。
云冈石窟16窟,佛像下部被风化云冈石窟东西绵延一公里,大小洞窟45个,大小造像多尊。分为三期工程修建而成。第一期工程由昙曜法师修了五个洞窟,被誉为是“昙曜五窟”,这五个洞窟里边的五尊佛教象征着北魏的五个皇帝。第二期工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当时国力鼎盛,洞窟佛像精美,题材丰富。第三期工程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留下来的旧部族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所以开凿了一些小型的洞窟,造像风格也有了变化。
云冈石窟第5窟,云冈第一大佛高17米石窟是佛教的一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涌现出了很多石窟,但是它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敦煌莫高窟个美轮美奂的洞窟,是在石窟内进行彩绘而闻名,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是泥塑的代表,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大同云冈石窟的续篇。云冈石窟则是以石雕艺术而蜚声中外的,在石窟寺艺术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里程碑的作用。
云冈石窟灵岩寺经过之后一系列外围工程的修建,云冈石窟的环境越来越好,已然是大同的一张响亮的名片,迎接着所有远道而来的客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