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佛像脸上祥和的微笑背后,隐藏着怎样风云诡谲的历史真相?真正读懂后,这反差真不是一般的大呢!
在云冈石窟东西绵延一公里长的崖壁上,记录着一代皇朝的印迹。千年以前,这里曾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对于北魏王朝来说,云冈应该是一个浩大的皇家工程。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道“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奇。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这是对当时云冈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云冈石窟崖壁外图片来自国内、印度、甚至斯里兰卡的工匠们都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艺术创作。在高僧们的精心策划下,四万多人经过几十年的开凿,出色的雕凿出了这一世界级的国宝。二十几个大窟中,无不浸注了皇家的意愿,在表达皇家意愿时,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它的历史背景,甚至它的官帏隐私。
一龛两佛映射当时的冯太后垂帘听政,两皇执政
这是我沿着游览的顺序来到第九窟所看到的二佛并坐像。北魏传到献文帝时,冯太后登上了政治舞台,掌握了朝中大权。云冈石窟工程主要集中在文成、献文、孝文三朝时期,反应此三朝的历史是必然的。可是,在此三朝中又横空出世了一个文明皇太后冯氏,她在献文、孝文时期大权独揽,把持朝政。她的出现,无疑增加了更多的历史巨变及复杂性。
一龛两佛造像如何表现这种两重皇天呢?云冈石窟好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人们想起了《妙法莲花经》中的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宝镜国,国中有一个叫多宝的佛。他生前发过一誓:说当他离开人间成佛后,在十方国土中,任何一处有演讲法华经时,他都会和他的多宝塔为听佛经破土而出。
后来当释迦牟尼宣讲法华经时,多宝佛和他的多宝塔真的破空而来,并称赞释迦牟尼讲的好。释迦牟尼佛请来十方世界的万议诸佛前来参拜多宝佛,于是多宝佛打开宝塔,请释迦牟尼佛进来,并把自己一半的座位让给释迦牟尼坐。这就出现了一座两佛,两佛一龛的稀有状况。这正好映射当时太后摄政的政治局面,但是也并不够冠冕堂皇,只是以小龛的形式存在。
孝文帝为纪念冯太后所建的第六窟佛像一龛两佛的现象背后又是怎样的历史真相呢?
冯太后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她的政治作为,与我们熟知的武则天、慈禧相比,更早且更有特点,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冯氏是文成帝的皇后,献文帝的母亲,孝文帝的祖母。文成帝去世时,传位于献文帝。此时的冯氏还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做她的皇太后,带她的皇孙拓跋宏。在文成帝去世后,短暂的执政一段时间后便还位于献文帝。
自文成帝死后,年轻的冯太后不耐守寡的孤寂与冷清,内宠李弈。献文帝甚是不喜,以为后宫淫乱,世人也常有异言。后来献文帝找了一个机会,将李弈与哥哥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同时杀死。冯太后失去了一位甚是相得的宠臣,心中极难平静。据《北史·后妃传》载,献文帝诛李弈,“太后不得意”。后来她利用自己的声威与势力逼迫献文帝交出了皇位,以至后来献文帝被毒死。
孝文帝为纪念父亲所建的第五窟佛像孝文帝为父建窟
皇兴五年(年)八月,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即位,即是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
这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五窟。据说此窟是孝文帝为纪念父亲而修建的。巨大的佛像令人不由自主的惊叹!这是一座典型的大像窟。北壁满雕一尊坐佛,高达17米,是云冈五万多尊造像中最大的一座。
云冈石窟佛像孝文帝为父建窟背后的历史真相
孝文帝虽然说是由祖母一手抚养长大,但祖孙之间的矛盾随着孝文帝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父亲的暴崩,对年幼的孝文帝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却也是只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太和十四年即公元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心中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才得以迸发,为父造像,祈福国运。孝文帝决心在此造最大的佛像,以追忆父亲。果真如此的话,造再大的佛像也都难抵父子之间的亲情了。
云冈石窟第十八窟佛像读史背后的迷惑,谁能解答?父亲的名字“弘”,儿子的名字“宏”,这要怎么解释?
有史学家说第五窟献文帝相与第六窟冯太后相是同一时间所雕凿,但是第六窟是出自冯太后亲自执政时期并亲自过问修建的,她能允许被她亲自毒死的儿子立在她旁边吗?不过,也有史学家说第六窟是孝文帝为纪念祖母冯太后所建。
其二,有史学家是这样讲的,五窟交脚而坐佛像是孝文帝为纪念暴崩的父亲而建,意思是“今生没有称帝,来生定当如愿的意思”,而交脚菩萨在佛教里的意思是人没成佛之前才有的坐姿,但是献文帝也是正式称帝,有谥号庙号的。看或听了多个史学家的讲解,非但没明白,反而迷惑更甚了。
云冈石窟洞窟其三,献文帝的名字是拓跋弘,而他的儿子孝文帝的名字是拓跋宏,这估计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了。不过如果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看历史,或许会简单一些。拓跋宏对于父亲的死亡,对冯太后没有怨恨,估计也是说不通的,那毕竟是自己的父亲。但他同时应该也是感激他的这位祖母的,毕竟他的祖母对他的一生影响是最大的。
至于名字,儿子与父亲的名字只是同音不同字,据说献文帝去世时,孝文帝才不过五岁,可能是冯太后对被自己毒死的献文帝也多少有些思念之情,就把孙子的名字叫做“宏儿”。
毕竟我们还是人类,在那个腥风血雨,刀光剑影的政治杀伐年代,也总还是留有一抹温情存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