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西能想到的就是老陈醋,说起石窟就会提起甘肃的敦煌,但把山西和石窟结合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呢?当然就是云冈石窟了。因为甘肃的石窟太过闻名,很多人都会认为云冈也是在甘肃。云冈石窟也是我国的四大石窟之一,不仅内容丰富,还能让我们了解北魏时期审美的逐渐变化,见证历史的兴替。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一下这个风格各异的石窟吧。云冈石窟时在大同的武周山上,从北魏时期就开始动工修建了。
工匠们根据山地绵延走势开凿雕刻。经过千百年间不断的的雕刻和重修,石窟总长达到了一公里多,四十五个洞窟中石像也达到了五万多个之多,每一尊石像的形态也都不尽相同,彰显着当时的审美和工匠的风格。第一和第二个石窟在整个石窟的最东面,这两个石窟时在北魏的孝文帝时期修建的。在当时,北魏的国力强大,发展繁盛,参加修建的工匠都是召集的全国最优秀的。
因为国力的强盛,在投入上也是极尽所能,建造出来的石像也都精致繁华。因为当时在位的皇帝开始了汉化的改革,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两个石窟的佛像与由我们汉人所打造出来的也有些相似。石像的面部圆润程度比较适中,线条也非常柔和,还结合了佛陀的神话故事,打造出了形态各异的佛像。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达到顶峰的时候,为了更进一步贴近汉族,将都城迁到了洛阳。
这个时候皇帝所倡导的修剪工作开始停滞不前了。但因为建造石像的风气已经深入人心,不愿意跟随皇帝迁往洛阳的亲贵们开始自发的召集工匠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石窟。因为财力有限,只是开凿了一些中小型的石窟,从第二十个石窟向西,分布在悬崖的面上。虽然亲贵们反对汉化,但是这些工匠却受到了当时雕刻风气的影响。可以看到这些佛像面部和肩部都比较瘦小,颇有一些秀骨以瘦为美的汉人形象。
这也反映出了当时北魏后期审美已经趋近汉人的社会风气。但这些石窟都还不是北魏修建石窟的开端,据史学家考证,在这些中间的十六到二十才是。这五个石窟中的石像更为庞大,面向与其他的是相比较都更为偏圆,高高的鼻梁,深深的眼眶,双肩也比较宽,显示出了强壮有力的风格。这与北魏的统治民族鲜卑这个游牧民族的人民非常相似。
第二十个石窟在辽代,因为战乱已经开始崩塌了。石像和壁画都暴露在外面,石像的造型更加雄厚,远远望去就能瞻仰到,是整个云冈石窟的一大代表。云冈石窟中还有许多宏伟的石像和美轮美奂的壁画,它们见证了北魏王朝的兴衰更替。快规划形成来这儿逛逛,在观赏时不仅仅能感觉到美的享受,还能了解北魏的审美变化,了解当时的风气,在欣赏的同时感受着历史所带来的文化冲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