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荐读辽沈晚报著名主任记者张松再访万佛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6/28

近日,辽沈晚报著名主任记者张松又一次来万佛堂石窟考察。飘飞的秋雨中,张松感慨此行如穿越时空的梦境邀约,于是触景生情、再度抒怀,感言万佛堂石窟“青铜色的瑰丽”:

近些年,来义县万佛堂不知多少次了,这次是在飘飞的秋雨中。辽宁作家高海涛将辽西的雨描绘成"青铜色"的,雨中于此赏千年幸存的佛像与魏碑,会发自内心地感知这块土地的青铜色的厚重与古典。辽宁义县的万佛堂是辽宁地面唯一的北魏遗存,比呼伦贝尔的拓跋起源的嘎仙洞更有看头。在中国历史上,北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起源于东北,发迹于内蒙包头及山西大同,灿烂于河南洛阳。北魏的横空出世,正式宣告了东北及东蒙地区的游牧民族开始与中原汉族并驾齐驱,甚至开始主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之后的辽金元清,无不如比,包括带有鲜卑血统的隋唐也沾边。义县的万佛堂的确不及大同云岗石窟壮丽,但若您不想远足,来大凌河边的万佛堂,即可感知这一远去王朝的青铜色的瑰丽,这里,珍存着拓跋鲜卑人对东北故土的深情记忆。

万佛堂石窟内的塑像身姿优美、衣袂飘逸,当后世的探访者与石窟内的千年塑像目光相接,时间便似悄然凝固,那漂游于塑像面庞间拈花而笑的胸襟坦荡,那流溢在眉宇间看破红尘的气定神闲,沉静悠然地传递着独属一个久远年代的风韵与声音,令游历者恍如隔世,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

元景造像碑

在万佛堂石窟西区第五窟的南壁上,有一块饱经岁月风雨的摩崖石刻,它默默地向过往游人提示着一段风云激荡的千年往事。这碑刻,便是蜚声海内外的国宝级魏碑“元景造像碑”,因其刻于北魏太和年间,学术界也称其为“太和碑”,它是东北地区“最后的魏碑”。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张松对这方太和碑也是情有独钟,他于年便在辽沈晚报发表了《万佛堂石窟魏碑之瑰宝》的文章,并获多家媒体转载,文章内容摘要如下——

万佛堂石窟魏碑之瑰宝

近百年来,众多考古、艺术大师对位于锦州义县头台乡的万佛堂石窟青睐有加,国外游客更是争相来此,这块土地究竟有何独到魅力呢?

对书法爱好者而言,“魏碑”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专有名词了。在底蕴厚重、传承深远的中国书法艺术殿堂中,魏碑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而在广袤的辽宁大地上,唯有义县头台乡的万佛堂石窟存有距今年的魏碑残片,其艺术价值之珍贵不言而喻。

它是“元魏诸碑之极品”

魏碑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等形式存在的,万佛堂石窟遗留的碑刻、题记和塔铭,是研究辽宁地方史的无价之宝,其中,《元景造像题记》是万佛堂石窟碑刻的代表作。《元景造像题记》全称《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此碑科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系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孝文皇帝消灾祈福开凿万佛堂石窟的题记。该碑记刻于窟壁之上,现存字,个个遒劲挺秀,笔力工健。

细加辨识岩壁上的碑刻,记者产生了两点印象。首先,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魏碑字体与当世通行的汉字极为相近,这说明,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甚至更早的年代,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即已基本敲定了字形轮廓,理清了结构脉络;其次,碑刻文字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崇尚空灵、体玄悟道的时代特色,如“灵觉冲虚”、“妙门潜寂”等字句随处可见,碑刻虽属公文题记,却不乏辞藻之美,如“暨浩沧右带龙川临清流以藻秽背修峦,明可以轨瞩东民信之威训穆然存道久……”

年,辽西文人周养庵访得元景题记后,一次拓出30张碑拓,流传于当时的上层社会。最早称道元景题记书法价值的是近代文坛大家康有为,他盛赞该碑刻是“元魏诸碑之极品”;年,梁启超为其作跋曰,“其书由八分蜕入今楷,痕迹尽化而神理固在,天骨开张,光芒闪溢,神龟正光”。元景造像碑因而蜚声海内外!

后来,多位日本学者经实地调查考证,高度肯定了万佛堂石窟的学术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史学家、考古专家阎文儒、曹汛、温玉成、刘建华等人,对万佛堂石窟的研究达到了精深的程度。现代戏剧学家王景芬于年为王涧泓所著《魏碑研究》重刊元景造像题记跋中写道:“纵观拓中存字,确非凡品,余从书经年,曾遍览可寻之北碑之拓,即便世推之张猛龙、张玄亦难与之相颉颃也。其碑似当为北碑之冠首,其书刻非但为魏碑绝品,且间有以行作楷,可见北碑无行之论实谬矣!”“凿窟刊佛盛举,盖由北朝首开先河,且恢宏至极,摩崖造像记刻,亦为魏楷楷法之一大景观,天下窟群皆以莫高、云冈、龙门为最,其间摩崖记刻谨龙门尚存,然二千余品中,可与元景相媲美者,亦寥寥而矣。”

据日本石窟考古专家池田温考证,营州刺史元景为皇帝造石窟记碑乃北魏著名书法家济阴太守孙绍所书,后人称北魏的崔浩、萧显庆、郑道昭、孙绍为北魏四大书法家。

孙绍(—)字世庆,北魏昌黎(辽宁义县)人,幼好学,经史、术数多所涉猎,通晓西域文字,初为校书郎,稍后升为给事中。好议朝廷大事,多疏奏,为世人所知,曾著《释典论》与常景等共修律令,性抗直,每上奏,多恳切不惧,永熙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历代大家评孙绍书法精密遒丽,尤为工巧,字体奇悍俊伟,精金百炼。

辽宁大学著名学者王向峰指出,义县万佛堂石窟及元景题记对考证我国北部边疆史、地方民族史、昌黎建置沿革史、契丹女真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北魏留存的碑刻在河南、山西、河北一带较多,但在辽宁地区,魏碑遗存仅有万佛堂一处,是价值连城的无上瑰宝!

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万佛堂石窟,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其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年),她是中国东北地区现存最为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艺术胜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佛教发祥地和传播中心,其以佛教祈福为文化内涵的历史距今已有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