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魏风堂堂云冈石窟佛教艺术大展,白谦慎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6/6
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13/6502255_0.shtml

北魏和平元年(),佛门高僧昙曜奉文成帝拓跋濬(-)之命,在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西郊十六公里处的武州山凿刻石窟5所,史称“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的雕凿,拉开了云冈石窟这座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序幕,云冈石窟其造像规模之雄伟,雕刻艺术之精湛,佛教内容之丰富,装饰技巧之高超,影响深远,蜚声海内外。

年7月,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位居世界第一。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文明的历史瑰宝。

北魏云冈石窟第12窟内景图/浙江大学制作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展览由浙江大学与山西省文物局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与山西省云冈石窟研究院承办。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展览分为四个单元,精选云冈石窟珍贵佛教文物件(套),许多展品系首次向公众集中展出。

“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展

??浙江杭州|浙江大学艺术博物馆(浙大紫金港校区)

??年6月12日-

这次展览主要展示云冈石窟的考古成果和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以及在数字化时代文物保护、展现和传承的新探索,同时对浙大以及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来说,也是一次研究实力的展示。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

第一单元

岁月留菁华

从北魏天兴元年(公元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到太和十八年(公元年)孝文帝元宏南迁都城于洛阳,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北魏首都平城一直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北魏皇室以举国之力开凿的云冈石窟,亦代表了当时佛教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准:

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刻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魏书释老志》

本单元展出的佛教造像文物,出自云冈石窟窟顶佛寺遗址,以及周边的马武山、鲁班窑。

这些被岁月洗礼的佛教造像,不仅有着历史沧桑的残缺之美,还蕴藏着海量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展现了5世纪至6世纪云冈三期造像(按宿白先生的云冈分期)的基本特点。

▼北魏云冈石窟“佛眼”

北魏云冈石窟“佛眼”/黑釉陶器/圆锥体

这颗圆锥体的黑釉陶器,吸引了很多学者和观众的视线。它不是别的,正是北魏云冈石窟佛像的“眼睛”。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原馆长劳伦斯·史克门((LaurenceSickman,-)委托王世襄先生带回中国,并归还给云冈石窟的海外流失文物。

展厅同时展出了一件北魏同时期的佛头造像,佛头基本保持完整,唯独缺失了一对“眼睛”。通过测量发现,凹陷的眼眶也正好是圆锥体。这件佛头造像,很形象的证明了这颗圆锥体黑釉陶器就是“佛眼”。

北魏云冈石窟佛头造像

北魏云冈石窟菩萨残件

北魏云冈石窟菩萨头像/泥塑/年云冈石窟窟顶遗址出土

北魏云冈石窟菩萨立像

北魏云冈石窟菩萨立像/砂岩/年云冈石窟马武山遗址出土

北魏云冈石窟遗址出土建筑构件

北魏云冈石窟遗址出土“佛手”

▼北魏云冈石窟遗址出土动物残件▼

北魏《比丘尼昙媚造像记》刻石真品

北魏景明四年()《比丘尼昙媚造像记》刻石真品/砂岩/高29厘米,宽30厘米/年云冈石窟第20窟遗址出土释文:(夫虑)灵镜觉,凝寂迭代。照周(群)邦,感垂应物。利润当时,泽潭机季。概不邀昌辰,庆钟播末。思恋灵福,同拟状金石。冀瞻容者加极虔;想像者增忻希。生生资津,十方齐庆。颂曰:灵虑巍凝,悟(岩)言鉴觉。寂绝照周,蠢趣澄浊。随像拟仪,瞻资懿渥。生生邀益,十方同沐。(景明)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昙媚造。北魏景明四年()《比丘尼昙媚造像记》刻石,纵30厘米、横29厘米、厚6厘米,是年在云冈石窟第20窟窟遗址发掘出土的“魏碑”珍品,也是云冈石窟目前发现的唯一单体石刻造像铭文——是先在他处雕刻完成,再镶嵌于石窟壁面的。据云冈石窟专家指出:《比丘尼昙媚造像记》是北魏景明年间重修第20窟的重要物证。除此之外,《比丘尼昙媚造像记》也是新发现的魏碑书法珍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魏碑,也是近现代以来书法史上重要的艺术门类。局部

第二单元

瑰宝再发现

“在山西北部的云冈石窟,一千五百多年来,几十万尊佛像一直俯瞰着中国历史的漫漫长剧。那些开凿在砂岩石壁上的巨大洞窟是拓跋鲜卑人的杰作,他们千里迢迢地从贝加尔湖一路南下,定都平城,创立北魏王朝,继而又征服了整个华北。随意而又率性,鲜卑人的内心是炽热的,对于新接触到的文化和信仰,无论是儒、道,还是释,都很着迷。虽然道武帝灭佛,残酷地迫害僧侣、摧毁佛寺,但文成帝登基后,佛教立刻恢复了元气。国家有了开窟造像的宏伟计划,人们相信,用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大佛像将坚不可摧,并能经受起未来岁月的任何考验……”

——(英)安娜《云冈佛教雕刻》

上世纪二十三年代,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女性画家——安娜与玛丽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学习,被云冈精美绝伦的佛教艺术所吸引,两人不仅撰写了生动的考察笔记,还出版了《云冈佛教雕刻》一书,可以说首次向西方普通观众介绍了云冈石窟这座艺术宝库。受此影响,年6月,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主席吉尔伯特?格罗斯文纳博士携夫人专程来中国考察云冈石窟。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了大量精美的云冈石窟照片,并在年3月出版在了美国《国家地理》的杂志上,旋即引起了西方文化媒体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