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的历史不仅藏在博物馆中,更留存于珍贵的古建、石窟、雕塑、壁画之中,境内的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全国之首。
中华0年文明,在山西15.6万平方公里的古老大地上,都能找到印迹。阅读山西,就是阅读一部浓缩的华夏文明史诗。
日前,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的“件文物读中华文明史”项目启动,并联合多方力量,跨界合作,让件文物“活”起来。
要从山西浩如烟海的文物中挑选出件文物,究竟有多难?时间顺序上,需将0年中华文明纵向覆盖,既求全面又要突出时代特征。尤其是在文旅结合上,百件文物需均可参观游览,让大家被“种草”后可以逐一“打卡”。
最终,这件文物被甄选而出,分为8大主题单元:文明密码、晋国霸业、多元融合、巧夺天工、辉煌建筑、戏曲故乡、晋商风云、红色山西。
文明密码
山西是华夏文明诞生的摇篮,也是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重要统治区域。华山玫瑰-陶寺磬鼓-夏商周及晋文公一脉相承,构成了华夏文化发展壮大的主体内涵。
在这一单元,由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彩陶罐、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寺遗址、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典型代表龙形觥等10件文物解开“文明密码”。
晋国霸业
晋国六百年霸业,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的基石;春秋晚期,“三家分晋”,韩、赵、魏变法图强,称雄战国。这一时期,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晋文化,更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
在这一单元,由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晋侯鸟尊、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遗址以及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成果之一侯马盟书等10件文物直探“晋国霸业”。
多元融合
作为农耕社会与草原民族交汇的前沿地带,山西地区是华夏各民族和文化交融的中心舞台。战乱的岁月也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惊人的考古发现里无不投射出中外文化交融的夺目光彩。
在这一单元,由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娄睿墓壁画、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等13件文物展现“多元融合”。
巧夺天工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隋唐时期达到极盛。与之相应,佛教艺术迅速发展、辉煌迭现。因其独特地理环境与历史因素,山西留存有数量庞大且令人惊叹的石窟、造像、古建、雕塑、壁画等艺术创造,“地上文物宝库”名不虚传。
在这一单元,由天龙山石窟、临汾隰县小西天、运城永乐宫、大同悬空寺、涅槃变相碑、赵城金藏等18件文物诠释“巧夺天工”。
辉煌建筑
中国古建筑是数千年文明凝聚的艺术,而山西独占余座,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从唐代的雄浑庄重到宋代的华丽柔和,从元代的秀丽绚烂到明清的极致多彩……门类齐全,数量庞大,历史悠久,回溯有序。
在这一单元,由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晋祠、佛宫寺释迦塔、佛光寺等25件文物构成“辉煌建筑”。
戏曲故乡
伴随宋代经济文化发展,戏曲在百姓和官方中大受欢迎;发展形成至元代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山西戏曲舞台遍布村镇,戏曲文化丰富多彩,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
在这一单元,由“元代戏台之祖”牛王庙元代戏台、曾入选《国家宝藏》的戏台及杂剧俑、运城市稷山马村金墓等8件文物演绎“戏曲故乡”。
晋商风云
明朝初年,山西商人以经营粮和盐逐渐崛起,二三百年足迹遍及全国,并开拓对外贸易。“晋商”称富海内,名闻天下,成为中国明清时代最重要的商帮之一,也形成了独特且闪耀的晋商文化。
在这一单元,由平遥古城日升昌旧址、运城“河东盐池之图”碑、吕梁杏花村汾酒作坊等9件文物上演“晋商风云”。
红色山西
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支援全国解放的重要战略基地。一件件红色革命文物、一处处红色纪念场所,印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走向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艰苦奋斗史。
在这一单元,由平型关战役遗址、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等7件文物书写“红色山西”。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这些沉默的文物真正“活”起来,件文物将联合众多品牌,将“好内容”与“跨界”进行到底,包括专题图文、光绘艺术、书籍出版、游戏跨界等诸多内容,相信通过这层层“破圈”,件“古老”的文物将跃动起“年轻”的心。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