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魏,来自大兴安岭的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和创造的文化。从嘎仙洞走出,创造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公元年至公元年,年的历史虽然不算长,但北魏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却留下了鲜活的印记,铿锵有力地镌刻在一个王朝的历史背影之上。
这是平城,来自少数民族游牧部落与汉文化共融共享,唱响和谐之曲。从大草原走来,创造了一座城市的辉煌史籍。公元年至公元年,年的历史虽然不算长,但这座城市在中国都城史上却写下了壮丽的一笔,威武雄壮地述说着平城时代的经典与精致。
这是云冈石窟,走进每一座洞窟,那无与伦比的建筑神韵,博大精深的艺术故事,让人无数次流连忘返。余年的历史如此恢弘,创造了一个伟大而厚重的云冈石窟。过去,我不想重复述说,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我想展望美好的未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建立经济共同体,并持续发展。这是一条世界文明融合之路,云冈石窟就是镶嵌在这条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甘肃敦煌莫高窟,从天水麦积山石窟到云冈石窟乃至龙门石窟,石窟文明永远唱响中华文明赞歌。
云冈石窟似乎有着写不完的辉煌篇章,唱不尽的文明之歌。
先说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年12月14日零时25分,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5届会议,通过我国政府申报的大同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自我国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云冈石窟成为我国第28处世界遗产。
再说说《云冈石窟全集》20卷出版。云冈石窟是公元五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诞生的伟大艺术宝库,云冈研究是百余年来形成的国际文化显学。历时七载编辑出版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凝聚几代“云冈人”的追求与梦想,将云冈研究再次推上新的学术高峰,成为中华文化自强、自信的又一里程碑。
云冈大景区延伸功能设施建设,各地游客来云冈品味独特的文化韵味成为常态。每年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的游客接待量经常出现“井喷”,云冈美术馆、影视厅、文创馆、院史馆、云冈书坊、云冈博物馆营造主客共享的生活场景,以及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内容,景观之上是生活,寻常生活客自来,在石窟文明中寻找现代生活原点,这就是云冈旅游生活。
最后说说年。构建完善的人才科研体系是今年山西省文物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由此,布局一批省级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培育云冈石窟研究院申报国家重点科研基地,联合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推动“云冈学”成为专门研究学科。
世界文化遗产,几代人的梦想,“云冈学”的筹建……石窟文明与现代文化开启新时代新课题,在云冈大佛的注视下,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云冈模式已嬗变为新时代大同文化精髓,为实现人类“大同世界,世界大同”的终极梦想,在广袤的中华文化空间互联互通、涅槃升华……
来源大同日报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