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介绍 >> 正文 >> 正文

原创万发金游乐山,拜东方佛都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6/16

原创作者:万发金

图文编辑:阿拉善未来文化艺术传媒

游乐山,拜东方佛都

乐山因乐山大佛而名扬四海。

翌日早晨,我们乘车前往乐山。

快到乐山的时候,小导游开始了游说:说是爬山看大佛仅仅是去抱佛脚罢了。虽然能够亲临到大佛的身旁,但不能极得远观之乐;所以,最应该选择的还是乘坐游船看大佛,不仅能够看到大佛的全貌,还能够再乘船去看睡佛,真可谓一举两得。在导游的善诱之下,我们选择了乘船之行。

在八仙洞码头下了车,我们进入埠头乘坐上一艘小游艇——佛光号开始了游览。在开船前的等待中,我们上到了船顶的观景台上。大家的心情都很好,几位女士更是活泼得不得了,搔首弄姿般留影下被称作为“妖娆”的身影。开船了,岷江水在青山之间奔流着,小小的快艇犹如一条小鱼,快速地在江水上游弋。原以为路程很远,大家可以尽情地徜徉在这满目的青山绿水中;不料这大佛和码头也就有米之遥。很快,游艇就放慢了速度,我们开始领略大佛周边的风光,心中不免会产生一股畅游而不能极尽兴致之感慨!

天色阴阴的,我们不能分辨东西方位。随着游艇速度的减慢,一睹千尺上下的赤色崖壁背阴峭立在江水里,好似一面立于水中的巨大城池。整个峭立的山崖像一面巨大的墙壁,高耸、厚大、气势极度非凡,通体的赤褐色,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长长的山崖顶端爬满了翠绿的树木,草皮倒挂了下来,好似巨人头上的毛发一般。

崖壁上被凿出一个狭窄的“之”字形石梯,是专供游人上下使用的。“之”字形石梯从山顶下到距离江面几十米的地方,又横向变换成修筑在石崖上的栈道,长长地通向大佛的那边去了,据说有九折之曲。

游船缓缓地向前游动着,大佛那庞大的面目就真真切切地显露了出来。在这堵厚实的赤褐色石崖的深凹里,一尊大佛正镶嵌在里面,好似一个巨大的天然神龛。我们无不喟叹这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看吧!这是一尊怎样的大佛。大佛依山凿成,临江危坐,体态匀称,头与山齐。他的双眼里投射出普度终生的神情,他的双手安详的放置在双膝上,双脚稳稳的踏坐在沿江的石基上。大佛神势肃穆,既威严端庄,又慈眉善目。乐山大佛是伟岸高大的,有一组数据为证: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这是吉利斯世界纪录。这块大石佛开凿于唐代,先后用了90年才得以开凿完成,这在当时更可以称得上是世纪工程了。今天,乐山大佛安然稳坐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与山、水、寺、塔共同组成了一处蜀中胜景。年12月,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在神龛的左侧石壁上,也是一个又一个“之”字形石梯,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米。隐隐的看见有游人从石梯上慢慢地攀岩而下,一直下到大佛的巨大的双脚前。佛脚下密密麻麻的都是前来瞻仰膜拜的游客。真可谓是“临时抱佛脚”啊!游人的高度仅有大佛的脚面那么高;按照比例,我还观察到,佛脚下面的游人的个头,仅有大佛的一个中指那么长,可见大佛的身姿是何等的雄伟。我们站立在游船上,不能够像攀援的游人那样从九曲天梯上下临到佛脚下,极目仰视大佛;但是,我们却能够从较远的距离远眺大佛整个面貌。这是远观和近看的区别。在大佛下,我们以大佛为背景,纷纷开始了拍照,留影下这千载难逢的缘分。

大约停留有半个小时吧,游艇又开始了出发,要载我们去看巨型睡佛。船行了不多远,我们就来到了睡佛前。所谓睡佛,其实就是由几座山体自然形成的“巨型睡佛”。远远看去,在平静的江面上,一组连绵的凹形小山平静地横卧在江里,好似佛身;它的右侧毗邻有一座小山的一角,极像卧佛的头颅。这尊“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更加奇特的是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脏部位。整体看来,“睡佛”真的就像一位巨大的睡佛仰面躺在天宇下,承受天地之灵气。巨型睡佛是一件自然天成的杰作,赋予了此山此水一份灵气,给予游人又一份惊喜又一片快乐。

结束了看乐山大佛和巨型睡佛活动,我们弃船登岸,乘车前往著名的东方佛都。“都”有一种狭义的解释是“有宗庙的城”。东方佛都,好大气的名称,可以想象到它的博大恢弘。我们来到了东方佛都的东门。东门是用赤红色石块砌成的,门呈拱形,左右石墙上凹处各一个菩萨立像;高大的门墙是千手观音雕像。门上方是刘开渠先生手书的“东方佛都”四个大字。进入东门,漫步入花园甬道,眼前是一座造型精巧的赤褐色小桥,犹如雨后绽放的彩虹;小桥下是一条墨绿的河道,河道内是碧绿的水流,有五彩的鱼儿在悠闲的漂浮。河道两旁翠竹修长,树木茂密,其实是一个小巧的花木公园。漫步走过小桥,向左拐顺坡而上,在一堵石墙上雕刻着隶书的大字“东方佛都”。抬眼望去,巨型卧佛正横卧在我们前方的崖壁上,他头南脚北,闭目双眼,微侧着身子。好一个巨型卧佛!这是景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当今世界最长的卧佛,长达米之巨,这让每一个游人无不叹为观止!

拜谒了巨型卧佛,我们继续顺着坡势上行。在一个石阶的平台上,五尊佛像一字儿高高耸立着眼前。这几尊佛像是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佛的翻版之作。龙门大佛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全称龙门寺奉先大卢舍那佛像龛,为露天摩崖造像,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建于唐永徽六年至上元二年(公元年—年)。眼前仿真雕刻的这几尊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的特点。主尊是卢舍那佛坐像,高13米,身姿丰韵,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双目安祥有神;大佛身旁各有两个立佛,左为迦叶、文殊,右为阿难、普贤,这四位伴佛也是造型丰满,衣纹流畅,神态各异,维妙维肖。大家纷纷在龙门大佛前留影,正巧来了一黑一白两个男女游伴——姑且这么称呼吧!我们中的几位男士还邀请那位长发女郎留影,几位男女还和他们两个共同合影,并留下了一路妙趣横生的消遣话语。

继续顺坡而上,我们来到了万佛洞。好一个万佛洞,在左右各自相同被开凿成的一个又一个石窟里,雕刻着姿态各异、形象逼真的各路佛门弟子。在这里,模仿雕刻有我国历朝历代乃至世界各地佛门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这里是佛家高僧的集大成之地,让前来观瞻的每一个游人集中领略到佛文化的精髓。走进了每一个洞内,你都会惊叹于人定胜天的伟大,惊诧于工匠雕刻技艺的精湛。

我们的右侧耸立着一座高高的小塔,叫千佛塔。千佛塔呈青白色,修长挺立于绿树林里。绕过千佛塔,在四周绿树环绕的平地上,是一组东南亚佛像群。大佛端坐在池中的高台上;在铜雕佛像的周围,三个铜雕佛女或搔首弄姿或翩跹起舞,极尽妩媚之态。走过群雕,一块圆形空地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莲花宝座。四围呈穹庐形,树木叠翠,庙宇掩映其中。抬眼向上望去,一条极陡的石阶犹如天梯直达山顶。石阶的下端放置着一块巨石,石上雕刻有“同心石”三个红字;上方石阶的中央又是三个大字“连心山”。我们盘着石阶两旁的锁链逶迤而行。锁链上挂满了同心锁,锈迹斑斑,印证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痴念。石阶的顶端,云冈大佛正在此处安详端坐。云冈石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原址在山西大同武周山。主要的石窟都是开凿于北魏迁都于洛阳之前,现存主窟五十三个,主洞二十一个,造像五万一千多尊,最大的高达17米,在山崖上排开了绵延约一公里长的石窟大观。这“连心山”上的云冈大佛仅仅是个缩微之雕。云冈大佛的左右两面,又是开凿的一个接一个佛像殿堂,各殿堂互相连接着。我们先走进到了右面的石窟,在幽暗的灯光里,各种造像也是活灵活现,特别著名的有千手观音雕像;游完了右面的雕像群,我们又进到了左面的石窟,特别别致的有媚态观音。媚态观音面容雍容华贵,身材饱满,双面含情远望,姿色妩媚;身旁的彩带婀娜飘飞,两旁崖壁上的仙女翩翩起舞。媚态观音前方崖壁两面还有两座立佛,其中右手边的一座被称作是敦煌佛像,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面含微笑,被称作是东方的蒙娜丽莎。这些石洞中,著名的造像还有弥勒佛造像。弥勒佛袒露着大大的肚皮,长一副滚圆的脑袋,垂长着耳朵,满脸的笑眯眯。看着他,我们周身爬山的疲倦都被一股脑儿地扫个干净。还有一佛二菩萨的造像,一佛在中间,两旁各立着一个菩萨,雕刻线条都很流畅,人物形象饱满。

再来到云冈大佛殿前,回身俯瞰,刚才出发地上的莲花宝座就在眼前,四周是峰峦苍翠,郁郁葱葱。好一个东方佛都,这个建成于年,现为国家AAA景区,景区占地面积达到二十多万平方米的东方佛都,其造像均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的群雕。石窟既传承了几千年来传统佛文化的神韵,又注重了现代雕塑造型的完美,留下了现代人摩崖造像的痕迹。它依山取势,高低错落,林隐千佛,洞中百窑,是乐山大佛佛文化的延伸,是东方佛文化的集大成。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走出了东方佛都,前往峨眉山市入住,以方便翌日清晨登上峨眉山。

万发金,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草原英才、阿拉善英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教学专著《一路走来》、《行走在生命课堂》,论文发表或获奖50余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99.html